当前位置:

公车“技改”难卸私用之轮

来源:红网 作者:江枫 编辑:司马清 2015-05-02 00:04:40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对中纪委网站公布的3318起具体典型问题进行了梳理,其中近2成涉“公务用车”,公检法是车轮腐败重灾区。在全部涉及“车轮腐败”的案件中,公检法是违规案例最多的三个部门。据统计,仅这三部门典型案件占比就达到了16%。其中,公安局涉车轮腐败问题最多,占比12%。医院、城管、交通局等紧跟其后。其中城管的违规用车行为为17例,排在第四位。(4月30日《法制晚报》)
  
  车轮腐败表现为公车私用,领导干部利用单位公车自驾旅游、走亲访友、上坟等等,油费也是公家报销,甚是惬意。公车私用方便了某些领导,需要油费,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虽是单位开支,可别忘了最终是来自群众,严重损害了单位和群众利益。
  
  公车腐败顽疾广被群众诟病,他们主动献计献策解决。有的专家建议,给公车贴标签、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建立完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等等。2013年2月,北京市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这些建议听起来都很美,即使能够得以实施,能否真正遏制权力滥用呢?很难!
  
  公车实现了“技改”,甚至有了明显的标志,理论上可以遏制一部分“车轮上的腐败”,但在实际中却很难确保没有权力的滥用。公车“技改”,公车使用的“主人”难免会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行动,甚至会更加肆无忌惮。小到城管执法的车辆,大到公检司法车辆,军用车辆,标志不能说不明显,一样逃不脱公车私用的嫌疑。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在领导干部宴席的宾馆旁,有它们“熟悉的身影”,它们的标志明显,被举报后,也少有违规者被处罚。
  
  因此,公车“技改”并不是治疗公车私用的良药。要遏制公车私用现象,需从严格制度上抓起,不仅要有内部监督,还需引入外部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网络监督等,配套好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加大问责力度,严格查处和曝光。只有将公车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车私用,将公车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
  
  文/江枫


来源:红网

作者:江枫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5/02/36673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