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市民叶先生拨打福州晚报新闻热线968800投诉,自己的爱车因为交通违法被贴罚单,可是罚单粘得太紧,就像牛皮癣一样贴在驾驶室窗户玻璃上,撕都撕不下来。他对这种不够人性化的执法行为表示不满,希望交警更换贴单方式,为车主带来方便。(6月18日《福州晚报》)
交通违法罚单该怎么贴,本就没有统一标准,也很少有人愿意较真。贴在车玻璃窗上,交警有交警的道理:一者,车主更容易注意到;二者,可以不被风吹掉。但车主说的似乎更有道理:“牛皮藓”影响车容,更影响开车安全。
罚单不这么贴,那该怎么贴?有没有比贴车窗更好的办法?回答是肯定的。笔者所在的小城,以前也这么贴,现在都改了,改成了不贴玻璃,贴雨刷或者车轮上了,有时候大灯前格栅也是用武之地。车主看得清清楚楚,风再大也没见吹跑。看来,要将罚单贴得车主无怨言,还是事在人为,看你有没有把民众诉求真的当回事。
本来,贴罚单的目的,就是为了纠错,教育他人不再犯错。车主违法而被罚,虽是咎由自取,但总归窝心。如何让车主心悦诚服受罚,而不产生对立情绪?当然不是要交警做老好人,违而不罚,而是希望多些人性化,至少,在贴罚单的时候,能多站在车主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减少麻烦。不顾及车主感受,这是缺乏最起码的尊重。损及车主利益,这也涉嫌侵犯私权。而窝心叠加的后果,往往是制造带气上路的“路怒”,这更非贴罚单所要的效果。
交通违法者虽是执法对象,但两者并非水火不容的对立,本质而言,还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果执法仅仅为了完成任务一贴了之,或者因为厌恶情绪而这么简单粗暴对待,这就让公平性执法带上了些许报复性惩罚的意味,这还是在解决问题、教育他人吗?分明是把执法异化成了伤害公众的刀子,活生生在制造矛盾。这显然背离了执法的公共服务职能,因而只会让执法蒙羞。
百姓无小事,处处见民生。如何贴罚单,看似小事一桩,却体现出了为民服务意识的浓淡,让人看到了执法者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城市的良好秩序和文明行为,离不开法律矫正,但在执法过程中,除了看执法是否严格,还要看它传播的价值理念。执法者只有多一些群众视角,多为车主想想,可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从长远看,又何尝不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呢?
文/晴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