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通州区温榆河左堤路约10公里的道路上一片漆黑,沿路300多盏路灯,已一年多不曾亮起,被称“僵尸路灯”。官方称修不起。(8月28日人民网)
路灯自2013年安装后仅亮了两个月左右,就没有再亮过,村民的夜间出行受到很大的困扰。此外,因该路段没有红绿灯,来往顺义、首都机场的车辆,很多也从此处经过。可以说,多少人在苦苦盼修,朝思暮想着重见灯的光明。
然而,正中了那句“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地的官员可说了,因维修需要大量资金,一直没有进行。一句话:缺资金,修不起。从目前情况看,“僵尸路灯”还会继续“僵尸”,短时间内村民们依然无法结束“抹黑的日子”。可是,大北京真的修不起300盏路灯?
众所周知,北京亮化工程早就领跑全国。当十多年前一些城市还在“缺亮”的时候,北京的亮化工程就已从当初单纯的“亮”起来,逐渐开始注重夜景的艺术价值和节能要求,由粗放向集约、由自发向规范、由照亮为目的向多出精品发展。那么,都大举向“艺术价值”、“精品发展”挺进了,还能说差钱修复那区区300多盏路灯?只要把投入“艺术价值”的钱分那么一点点来,“僵尸路灯”还会“僵尸”吗?显然当地政府官员的“哭穷”解释靠不住脚。
因此,通州区路灯长久亮不起来绝非因为差钱,而是在于钱以外的其他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所说的“路灯建完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路灯维护、产权不明”的问题,“管理上做得不够,无人管理”的问题等等,透过“产权不明到无人管理再到电缆被盗再到路灯失明”的“线路图”不难发现,导致“僵尸路灯”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因为直到今天,有关方面还在左右摇摆,萌生“将路灯设施交给市政部门管理的打算”,言下之意也没有多少心思管好路灯。
可见,要想“僵尸路灯”不“僵尸”,有治标之策:从政府的亮化工程中或者其他建设资金中腾出点钱来解决“修不起”的问题;更有治本之策:明确产权归属,让有责任的管理方担负起管理之责。唯有“两条腿”同时迈开步,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亮起来”和“亮长久”的问题。
亮化工程,关乎城市的形象,可以追求“更高更远”;但维修失明路灯,关乎群众的安全出行,攸关群众的幸福指数,照样不能落下。都说民生无小事,那么“安装后仅亮两个月就没再亮过”的路灯究竟何时才能亮起来?
文/李强
来源:红网
作者:李强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