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成才心切逼出当代“仲永”

来源:红网 作者:余祖欣 编辑:夏熊飞 2015-09-04 00:02:43
时刻新闻
—分享—

  家住淮安市清浦区前进路的68岁退休教师蔡华最近因6岁半孙子上学一事与家人在“明争暗斗”:他希望孙子直接上初中,因为在他看来,由于他亲自“授课”,孙子小学学业已全部完成;而家里其他人都不赞成蔡华的做法。于是蔡华决定孤注一掷,跑了许多部门想让孙子上初中,但都没有办法落实。(9月3日《扬子晚报》)
  
  6岁可以上初中,照常理来看确实如奇闻异事一般,普通孩子正准备学习组词造句,“神童”已经可以顺溜地解方程了,而培养出这样一位“天才”孙子的退休教师,俨然不满当前现状,力排众议也要“跑部入学”。现实生活中,孩子上学的时间成了悬在家长头上的“一把刀”,一天不赶早便一天不踏实。尽管许多地方政府多次出台严规,整治当前普遍存在的“揠苗”现象,但仍然抵挡不住家长们“良苦用心”,未成年人入学也屡屡突破了“低龄线”。
  
  确实,如此“紧迫感”很难让普通人理解,不少网友也坦言称“欲速则不达,孩子的知识能力达到了初中水平,但是孩子的童年阅历却远远的埋没了。”客观来看,如果这个孩子确实天赋异禀,经过学习也能达到初中水平,那其知识能力确实配得上“跳级”。与此同时,古今中外从来就不缺天才少年,6岁咏鹅的骆宾王、5岁称象的曹冲、18岁提领江东的孙权……各类典故传世至今也留下美名,为何今日就不能有新人“冒头”,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为孙子尽早上初中而奔波,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论及类似争议的焦点,往往并不在这个孩子“读书”的能力如何,因为孙子6岁就门门课精通,资格便也足够,这样的前因后果着实过于牵强。不少家长何尝不是陷入这种单一的教育观,进了学校便是听课读书做作业,成绩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同低头手游一般,攒够了分数就能“解锁”下一关。
  
  何人不知《吕氏春秋》有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王安石的一篇《伤仲永》,更是道尽了教育不通导致天才殒落的可惜可叹。在已经有了相关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也决然不是单纯的浪费时间,孩子踏入义务教育的门槛,正是塑造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会尊师重教、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挫折坎坷……一旦追求速成,为了所谓提前读初中而放弃了最为可贵的德育、礼育等等,这样的人才,无非只是年幼一些的知识“容器”罢了。
  
  另一方面,如此“赶路”未必能速效皆收,如今可不缺这样加速学习的群体,类似“14岁考大学”的案例屡见不鲜。然而目前,几乎没有哪一个年纪轻轻就建树非凡,身学所长无非就是学习考试,成了高考战场上的“学霸”。人的一生,哪只有在校期间那么简单,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随时能将少年心摧残殆尽,一些家长美其名曰为“爱”,但往长远来看却是大大的不负责。所谓用心良苦之下,实则是那颗隐隐躁动的功利心作祟,巴不得孩子一飞冲天、功成名就,谁都不愿等待、谁都不愿平凡,陷入“抢跑”难以自拔,后患无穷。
  
  幼年赶学须谨慎,一步一步走总不至于看错踏错,集大成者,毕竟还是靠时间酝酿的居多,可别走入错路回望无人,还窃窃自喜于孩子的“领先”,最终弊病袭来,无非也要落得入个“泯然众人矣”的境地。
  
  文/余祖欣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余祖欣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04/37834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