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决民办学校资质问题不能“一刀切”

来源:红网 作者:陈王伟 编辑:刘艳秋 2015-09-10 00:13:24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7日,北京开学日,背着书包来到朝阳区孙河乡育星园小学的学生们,看到的却是紧闭的校门和一块写有学校关停的告示牌。8日,孙河乡文教科称因该校无办学许可证,被停止办学。其中在校二至五年级学生返乡建立学籍,并提交在京借读相关证明材料后,可转学至朝阳区百年实验学校就读;今年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则不予办理转学,须回原籍就读。(9月9日《新京报》)
  
  育星园小学没有资质,给予关停,按规定本也无可厚非。相关部门要求二至五年级学生家长办理相关证明,六年级学生回原籍就读。可是,开学时间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再让学生家长办理相关证明,且相关的证明达到五项,就有点不近人情了。在这五项当中,全家户籍和朝阳区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及暂住证相对好办,而家长双方在京就业证明和户籍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这两项就有得折腾了。
  
  就业证明不是想开就能开出来的。很多务工人员都是打短工,没有单位。有些家庭夫妻只有一方上班,叫另一方去哪里开就业证明。其次,户籍地有没有监护条件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家中有老人而老人身体又不好,这算不算有监护条件?就算证明能开出来,已经是什么时候了。正常上学的学生已经上了多少课?那些还在苦苦等待的孩子他们的处境谁为他们着想?教育的公平在这里沦为一纸空谈。
  
  关停学校时,相关部门是否考虑过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几百人返乡来回的路费、时间成本、更高的学费、更远的上学路途、家长的接送等等。更何况,让六年级学生回原籍就读,这现实吗?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要回去,他们的就业如何解决?父母不回去,是否有人监护?在这里,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也沦为一句空话。
  
  在接收手续繁琐,给学生和家长造成极大麻烦,更会影响正常就学的情况下,保留育星园小学,本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育星园小学存在资质问题上,或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这所学校开办至今已有12年,上千名学生在这里上过学。2008年曾经列在关停之列,后来又继续办下来,还得到乡和村委会的批准。对于这样一所有办学基础的学校,如果说没有资质,却整整开办了12年。如果说它完全有办学的条件,12年了却依然拿不到办学资质。这12年,相关管理部门都尽到了哪些管理的责任?为什么不批资质,却到了要开学的时候,让学校面临着关停的问题。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个中缘由不得而知。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投入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中的公立学校无法满足大量外来务工子弟的就学需求,于是有了不少的民办学校。正是这些民办学校弥补了公立学校的不足,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是公立学校的有效补充。这些在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学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解决。在各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学校,一个学校有数百名学生,如果有问题就关停,公立学校真的可以做到全部接收吗?
  
  在特殊历史时期,我国有大量的民办教师,严格来说他们也是存在教学的“资质”问题,他们的问题就是通过多渠道解决的。1992年,几个部委联合发文,对于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不是只有“辞”和“退”的方式。对于没有资质的民办学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可以选择关停、联合或整改等多种方式。对于条件较好的,可以通过整改的方式,补充师资力量,优化教学环境,改善卫生条件,让这些学校达标,而不是一关了之。关停不是为了关停而关停,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是折腾学生和家长,更不是让他们没有地方上学。
  
  文/陈王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陈王伟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10/37881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