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推出“当月流量不清零”服务。实行“当月流量不清零”后,用户当月剩余套餐流量可转到下月月底前继续使用,下个月优先使用上月没有用完的流量,但剩余流量不能累积到第三个月。所有手机用户都会默认开通当月流量不清零服务,不需要申请。(9月30日《光明日报》)
太不容易了。在总理多次喊话、国务院及工信部门的推动之下,三大运营商终于开始松动,原有的月度套餐变成了“二月合”。按说,对于运营商的这种“割肉”之举,大家应该举手相庆才是,但网民的质问多于点赞:当月不清零变成“当年不清零”就这么难吗?
平心而论,当月不清零改为用户当月剩余流量可转到下月继续使用,相比原来的当月清零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但这个“不清零”不是运营商对用户的恩赐,而是用户自己花自己的钱,使用本该属于自己的流量。这就好比我在洗车店办了一张洗车卡,无论这个月去洗,还是下个月去洗,每个月洗几次,总的钱数在那儿放着,当月洗多洗少,我的总钱数不多不少,洗车店的总收益也不增不减。用户套餐内流量用不完下月可接着用,套餐费还是原来的数额,不存在运营商收入减少问题,用户的套餐流量却得到了充分利用。
现在的“流量不清零”不是真的不清零,只是由原来的当月清零改为下月清零。我不认为流量由原来的一月清零改为两月清零对用户是多大的恩赐。由于三大运营商都处在高度垄断的地位,与用户签订的合约也都是权利和义务完全不对等的不公平合约,对用户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接受,就老老实实在不公平合约上签字,不接受,就意味着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你将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抛弃。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只能在不公平的格式合约上签字。但国务院5月份就发布了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套餐匹配等服务,直到现在几大运营商才扭扭捏捏地推出打了折扣的“流量不清零”。由于“流量不清零”并非每月剩余流量都不清零,连续两个月套餐流量剩余的话,无论你剩余多少,运营商还是会毫不客气地给你清零的。也就是说,这项措施实施后,能够从中获益的,恰好是这个月突然需要很多流量,而倒巧上个月有流量结余的用户。否则,这“流量不清零”还是与你没啥关系。
流量不清零是对市场的尊重。也许有人会说,政府刚刚表态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又对企业的市场行为指手画脚,干脆全民免费岂不更受欢迎?这是一个悖论。全球最大的CDN服务提供商Akamai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拥有国,但网速在世界排名82位,远低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水平。网速奇慢,网费却超贵。今年五一期间,合肥的胡女士到美国塞班岛旅游时,就因为刷了一下微信,就产生了16592元的上网费;北京市民刘女士赴西班牙游玩时手机丢失,十天后手机欠费13万元。国际漫游费真的有那么高吗?笔者的朋友——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资费偏高很大程度是因为运营商仍有一定垄断性质。如果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市场,这个定价是可以改变的。
离谱的天价流量费让李克强总理都看不下去了:“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老百姓很清楚,你的网费、流量费太高,他就不用了!”流量不清零已成为“不降不行”的市场选择。
眼下,中国正在推进“宽带中国”战略,提速降费既可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助推“互联网+”,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是顺应形势、顺应市场、顺应民意的善事。让“流量包”变成“存量包”,实现真正意义的“流量不清零”,不该成为一个问题。
文/宾语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宾语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