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一位“卖晚安的姑娘”,在淘宝上卖“晚安”三年,卖出三千多条晚安短信,金额达三千多元。如今,她放弃年薪二十多万元的工作,过起慢生活,继续卖着她的“晚安”,有人好奇,她为何卖“晚安”?有人质疑,一句晚安就要一块钱,想钱想疯了?有人效仿,“我也来卖,比你便宜,只需0.99元”。(10月4日《广州日报》)
“卖晚安”的现象并不少见,之前就曾有报道,最近电子商城上的很多店铺也加上了类似的服务,除了卖晚安,出售虚拟恋人等服务的也不在少数。服务的类型多种多样,语音聊天、短信联系、真人陪伴半天或一天等等。无论怎样的形式,都表明这些根植于人的孤独感早已不是个案。当这样一个“消费群体”出现,就更加说明了现代人的孤独缺失感之巨。
现代人孤独感的缺失,除了由于人口流动性增强,更多的在于信息开放时代,很多人的心理却日益走向封闭,似乎大家都在行色匆匆地赶路,在地铁、公交上都是一幕幕“低头”的场景,即使人们短暂相聚,大部分还是习惯在线沟通,饭桌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发朋友圈继而在吃饭过程中不时看看有多少人赞……于是就有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面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的调侃与无奈。
正如歌中所唱,“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看重的一面“晒”出来,发完微博发朋友圈,可是睡不着的时候却陡然发现自己原来只缺一声睡前的晚安,语音、视频,技术的发展除了了真真切切信息流通世界,很短的时间两条信息就能碰撞,然而人与人之间则越来越远,几乎除了那些等待发送的图片和文字,剩下的只有个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即使科技更加发达,网速提升更快,流量也不清零,人们对真情实感的需要却只会有增不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睡前只需要简单的“晚安”二字呢?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过“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永远无法栖居在桥上的”,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属于自己的心灵。当人们走出封闭,愿意将自己真实的面貌呈现出来,与身边的人形成真实的互动,真切的沟通,该舒展的舒展开来,该吐露的无须瞒着,开放自己的心灵,才能每天过得充实,才能在睡前不会觉得孤单落寞,才能在忙碌一天后安然睡去然后迎接新一天太阳的升起。
当社会日益多元,情感持续开放,如果人们反而选择把自我束缚于心灵的孤岛之中,多多少少显得不合时宜,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如今却异常普遍。敞开心扉,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释放,无须刻意隐瞒什么,但凡积极与外界进行有效信息交换,但凡努力维系良好人际互动,怎么可能没有安全感呢?指望陌生人的一声“晚安”入睡,虽得到了暂时的心安,却不可能有长久的充盈。
回到这起新闻事件本身,没有丝毫对这位“卖晚安的姑娘”的不敬,相反觉得她很有眼力或者情怀,三年“卖晚安”赚了三千多元钱远不足以维持其生活,但她的“勇敢”正在于她正视了孤单的群体与孤独的众心。然而对于更多的人们而言,真正心灵的解药,完全在于自己,真正的踏实与安全也完全来源于内心的富足,敞开心扉,开放心灵,每个人都能遇到闪闪发光的自己,当你准备拍下一天或者一月的“晚安交易”时,是否想过“今天,我打开心扉了么?”
文/张璐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