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必不屑衡水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白毅鹏 编辑:刘艳秋 2015-10-08 00:09:4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一组图片,图片是衡水中学学生的手写英语作文,作文的书面质量堪比印刷体。可在有的版本上,我们却能清晰看到上面老师的批语,严厉、认真,甚至是“苛责”。比如,一笔都不能多,一笔都不能少;有的老师直接摹写了字母的书写规范,有的作文语法、拼写都没有问题,老师的批语竟是:过来面批!一定要来!说起了衡水模式,一方面我们是惊叹,惊叹他们教学的“疯狂”,另一方面,我们心底可能会泛起一种不屑,这样的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吗?(10月7日中国青年网)
  
  学习好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吗?从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来看,学习能力或者应试能力,与社会能力比如为人处事等并不一定成正比。但实际上,我们在验证这个问题前,已经预设了结论。比如新闻采访的高考状元大多只做到白领级别,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成绩不好,比尔·盖茨更是在这一问题中“躺枪”无数次。在这样小样本的统计下,推算出一个大群体的概率:高分确实低能。

    如此一来,舆论铭记住了这种反差,以至于人们一提到高分,立即脑补低能。以至于只要教育方法过于应试化,比如衡水模式、毛坦厂中学,我们立即反应,又一个祖国花朵被摧残了,又一个高分低能儿出现了。但这些我们认为重压下的学生,面对社会就真的不堪一击吗?事情恐怕不止我们的不屑那么简单。
  
  根据这几张照片,再结合老师的批语,我们可能迅即得出结论:学生太规矩,一个作文扼杀了创造力,他们的灵活度肯定被限制了。然后的然后,高分低能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精益求精,又何尝不是让孩子学会细致,学会靠近完美、接近完美?规矩确实圈住了思想的天马行空,但好处却是防止信马由缰,人会沿着好的经验一点点逼向正确,少去回头纠错的麻烦。为什么我们对规矩的坏处司空见惯、信手拈来,对规矩的好处却视而不见,如若仇雠,贬抑的一无是处呢?
  
  这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坏事很容易被放大,被心理放大,也被媒体、舆论放大。就像扶不扶老人的被碰瓷案例,道德被个案、表象忽悠,人们记住了老人的坏,结果“扶不扶”越来越丧失社会信心。

    另一方面,学生有大器晚成的,也会有少年才俊,这是常识。但是衡水统一化的尖子生,及其培养模式打破了正常的学生差距,使得很多教育者如学校、家庭、还有教育参与者如学生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说些别人的风凉话,学习好又怎样,高分低能,到社会还不是没“前途”,如此一来,衡水模式就更显得格格不入,社会只是认同无法企及的高考成果,但对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却很不屑。
  
  不屑的社会印象多了,人们对于衡水模式的优点,诸如潜力挖掘、高标准要求等教育策略也是外表认同,心底保留意见。这种不屑带着弱者的“歧视”、偏见,蒙蔽我们的只是我们心底的不服气,但正如衡水模式的高效益一样,那里很多的经验还是可以借鉴过来,用以根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顽疾,不管是经验还是我们的态度,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所以,没必要带着偏见的眼神看衡水模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文/白毅鹏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白毅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08/38079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