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医发展打了“强心剂”?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刘艳秋 2015-10-11 00:12:5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44年后的今天,屠呦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这个国庆长假中令人振奋的喜讯,面对“该不该给中医”记功的争议,这位已经85岁的老人在镜头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但这也不是说可以直接拿来用”。
  
  近年来,由于西医的迅速发展,中医逐渐边缘化,这是客观事实,而“青蒿”以及“青蒿素”为中国赢得了首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后,让许多支持中医的人信心满满地借此机会大谈这对中医发展的意义,认为诺奖为中医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其实这是误解。因为,从屠呦呦的研究工作来看,虽然她的研究曾受到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研究取材青蒿也是来自中医的药材,但从其研究方式来看,却无疑是西方科学式的研究,特别是很多精密实验分析的仪器的应用,这应属于西方科学的重要成就。如果一叶障目,仅仅从局部判断,对中医的发展盲目乐观,不仅无法推动中医的发展,也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
  
  当今社会,虽然西医与中医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别,但二者之间绝非对立关系,相反,我们越来越多看到,二者交融才会有医学发展的巨大进步,正如屠呦呦所言,“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挖掘这一宝藏,也需要充分借鉴西医手段和现代医学方法,也唯有把中医的利用价值开采好,才不至于让其成为“一筐草”,同样,西医在融合中医传统思想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自身的飞跃。如果要发展中医,非要分个中西医究竟哪个重要,那就难以真正发展。
  
  诺贝尔奖情结在中国不可谓不深,所以当屠呦呦获奖消息传来以后,几乎举国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习惯默默无闻的老人及其所代表的中医,但是欢呼之余,更需要理性谨慎对待,无论是基于民族主义情绪或者说是科学主义的立场,都需要对此次诺奖对中医的影响和意义有个清醒认识,既“让我们看到中药是有用的,也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但同时也要“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中药药理,也鼓舞更多的人去研究中医”,不可一时兴奋过度昏了头脑,毕竟,在发展了上千年的中医面前,屠老历时四十多年抱得巨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节点,从这意义而言,诺奖并不是打了一剂强心剂给中医,除了证明“有用”,除了增加点信心,更多的是提醒,以及任重道远的鞭策。
  
  这次屠呦呦获得诺奖,虽然可以为一些人长期以来的“诺奖焦虑情绪”带来一定的缓解,但过度解读甚至沾沾自喜,不仅发展中医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彻底根治,甚至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屠老的获奖,但愿不会是中国中医界的一阵旋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欢喜过去依旧各行其是”,我们需要铭记,让中医药这棵老树在新时期开花,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但传承中医药国粹精髓,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依然还需要成百上千个“屠呦呦”。
  
  文/张璐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11/381069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