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谎言骗捐”为何能发生

来源:红网 作者:寇宇龙 编辑:刘艳秋 2015-10-22 00:03:00
时刻新闻
—分享—

  这两天,安徽利辛26岁女子李娟被恶犬咬成重伤的事,持续在网络发酵。李娟的家人多次向媒体表示,9月初的一个晚上,李娟在下班回家途中,救了一名被两条大狗追逐的小女孩,自己却横遭不测。她的遭遇引发不少人士的捐助,目前爱心款已超过80万元。然而,真相令人震惊。李娟并非在回家路上受伤,而是在一家养狗场内被狗咬伤的,而这家养狗场的主人,正是她的男朋友张宏宇。在南京的医院里,张宏宇也承认,自己撒了谎,他表示,所有善款将用于女友治疗。(10月21日《现代快报》)
  
  犹记得此事最先是在一些网站上发出,一开始是一个见义勇为的悲情故事,一下子引来了网友的关注,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捐款,甚至一度成为微博的关注热点。然而,真相很快就被揭开,令人大跌眼镜。一个谎言换来了近80万元的捐款,更重要的是,这个谎言利用了社会的爱心、公众的朴素情感,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或许比金钱上的损失更令人难以接受。这个并不高明的谎言,为何能层层传播,骗过所有人?
  
  将他人的美德与善心当作弱点,用欺骗等手段来实现自身的目的,是决不应该的,却容易实现。李娟固然是值得同情的,在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想办法以求自救并非不能理解。但其男友以撒谎的方式,欺骗公众的爱心,显然已经失去了底线。当然,值得反思的还有:当个体因疾病、变故等原因陷入绝境时,往往以极端或欺骗的方式来寻求社会关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时有发生,恰恰说明了,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亏欠了太多。
  
  而从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来看,一个谎言骗过了很多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朴素的情感决定了更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而不愿意去过多怀疑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另一方面,在网络世界中,一个噱头接着另一个噱头,相比于长篇大论的事实报道,大家更容易被一些过分渲染后的、夸张的东西所吸引,比如在此之前,一些自媒体平台就在传“女子为救孩子四肢被恶犬啃光”“孩子得救后其父母始终未露面”这样的夸张或杜撰的内容。舆论传播无疑早已进入快车道,但信息是以秒为单位传播时,留给大家的思考时间也可能是以秒记的。渐渐的,我们习惯了在一秒钟之内就做出判断,一个事件在很多人眼中只剩下了一张图或一个标题,这时就很容易被标题党或炒作者牵着鼻子走。
  
  除此之外,这样的“谎言骗捐”之所以发生,也与当下的慈善环境有着很大关系。民间慈善缺乏引导和规范,造成了种种乱象。而每个人求得捐款后,善款的管理和使用也成了尴尬问题。比如这次,很多捐款者知道真相后表示不会追回善款,而李娟的男友则表示所有善款都将会用于治疗。然而将善款落到实处,需要的不是个人的承诺和自觉,而是需要制度性的、系统的约束,如此才能防止承诺最终沦为谎言,才能使得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成为善款的受益者。
  
  虽然有谎言在先,但还是希望李娟能因为爱心人士的捐款而最终实现康复。而谎言背后应该反思的,显示不止是李娟男友,传播者和民间慈善的管理者也应有所醒悟。
  
  文/寇宇龙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寇宇龙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22/38195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