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网民个人信息被快递泄露,这般的新闻标题很醒目,看起来也让人惴惴不安,但事实真相或许远不止如此。快递泄露出来的信息,很快就能转变成推销劣质产品的骚扰信息,有些则是涉及犯罪的诈骗电话。但如果都你没碰到这些烦恼,并不代表着自己的信息是安然的“保险箱状态”,它或许还在其他的灰色生产链中进行着流通。
话又说回来,电子商务进入最好的时代,快递行业在这股蒸蒸日上中也分得一杯羹,成了朝阳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在立法层面加强保护个人信息,严厉打击非法贩卖他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但即便在雷霆手段之下,信息泄露的跑冒滴漏依然存在于网络购物的末端。掌握了海量信息的快递行业,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快递被“恨屋及乌”,他们也很“受伤”,毕竟,因势利导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加码到他们头上。但这个板子也不好轻易打下去。在保护用户信息上,国家和行业都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高压线,而快递员们心中也存有尺度。不过,当个人信息买卖明码实价呈阶梯式的诱惑态势时,其中难免会产生原则动摇的害群之马。但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一些思想上的波动,恐怕才是产生职业道德滑坡的诱因。
除了直营的EMS和顺丰快递之外,国内大多数快递都是加盟模式。高度集中的同质化竞争,也就造成了低门槛的准入。缺乏从业培训,忽略个人考察,也就坐实快递员的良莠不齐。而个别用户对于快递行业缺乏足够的关怀,认为他们仅仅是“搬运工”而已,缺乏相应尊重。前段时间,北京一名顺丰快递员因刮擦车辆被车主连扇耳光,就是一例。这种负面情绪的信号被快递员接收到,他们就很难对本身职业有主人翁精神的回归。而某些并不高企的金钱诱惑不期而遇的时候,就不是每个快递小哥都会有主动抗拒的职业本能。
对于快递泄露信息,法律和制度都在补强。当一个行业存在“人神共愤”的重灾区的话,必然要在人的因素上找原因。让快递从业者能有职业获得感,那怕是收到货物的一句谢谢,或许就是对自己信息的一种救赎。这或许不是能快速解决问题的猛药,但终究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引子”。
文/谢伟锋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