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简政放权、为企业减负,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呼声越来越响,诸多行政审批大权由中央下放到了省、省下放到了市,权力层层下移,红利层层释放。值得欣慰、值得点赞。然而简政放权,不是撒手不管,也不能“单兵突进”。审批权力放下去后,有些基层由于底子薄“接不住”或者“不想接”,导致上面政策和下面落实成了“两张皮”的现象客观存在,让企业有苦难言。
事实上,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次“势力范围”的调整,利益的重新分配,都要经历割肉的巨大阵痛。而对于一些部门而言,丢掉手中的“奶酪”,固然心不甘情不愿,有的软磨硬顶,有的阳奉阴违。既然“奶酪”已经给别人了,至于别人怎么吃、能否吃得消,完全不闻不问,既不出台细则加以明确,也不重心下移,加以指导。
而在基层,本来就人少事多,诸多干部疲于奔命,等到若干个行政审批大权突然“从天而降”,哪一项审批又都马虎不得,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处理和应对起来自然捉襟见肘。于是,企业减负自然也就成为画饼充饥,迟迟在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停滞不前。
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单兵突进”,这样肯定会“孤掌难鸣”,搞不好,还会造成新的矛盾的积累和沉淀,这样不仅侵蚀改革的红利,还延误改革的进程。改革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系统性的改革措施和细则的不断跟进,围绕其左右,形成左膀右臂,为之助力。正如航母要想在深海中远行,离不开各种舰队组成强有力的战斗群与之相配合。在改革和简政放权的“深水区”,同样也离不开各项辅助制度的齐头并进。
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要想把简政放权、为企业减负的好事办好,必须有各部门“兵种”的发力,必须有相关制度、措施的给力。当下,如何让基层的腰杆“硬”起来,让政策“活”起来,让红利“实”起来,让企业和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既考验着各级组织的执政能力,更考验着各级领导的为官智慧。
文/季伟
来源:红网
作者:季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