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这确实是个令人欣喜的成就。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不行,但同时,我们也不必太过沾沾自喜。看看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组成,占比较高的是珠宝、塑料装饰品,而书籍、设计和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占比较低。文化产品出口仍需加强,说明文化走出去还有很大的改进、提升空间。文化产品走出去,自身也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要推进结构调整,不能简单地追求数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灵的契合。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能够促进国与国之间相互了解,促进国民与国民之间相互沟通,在思想理念等方面进行碰撞、融合。这个过程免不了磕磕绊绊,但这是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外国人对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感到非常好奇,他们有了解中国的需求。文化走出去,能够满足外国人这方面的需要。
文化走出去,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提到美国,人们会想到好莱坞电影。提到韩国,人们会想到韩国电视剧。提到日本,人们会想到动漫。提到中国,会想到啥呢?全球化时代,外国人时刻惦记着中国人的荷包,处处都在用中国元素讨好中国观众。《功夫熊猫》,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喜剧电影,美国人做得那么精致,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值得中国业界思考的问题。发展文化产品,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融入我国的创作实践。
如今,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发展,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文化走出去,在追求总量第一的同时,也要注重结构的优化。包括书籍、设计和创意产业在内的文化产品出口,应该成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国内企业、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为之努力奋斗。中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从业者要告别浮躁心态,要坐得住冷板凳。文化从业者要注重原创,根植于中国古老、厚重的文明,对接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需求,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文/李兆清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兆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