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以前,公众对于驾校报名参考的诟病颇多,而对于驾证自考却充满了期待,理由无非是有利于消除市场垄断、降低驾考费用。但结果却与预想大相径庭,16个试点市州实行1个多月,在现实的洗礼下却遭遇了“寒潮”,不禁令人深思。
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车管部门允许市民驾证自考是“有形之手”的权力松绑,对于促进驾考市场良性循环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市民作为市场中“经济人”,在驾证自考和驾校报考的选择中“用脚投了票”。
以前公众以为只要放开了驾证自考,就可以自主支配时间,找一个老司机到人少车稀的地方即可练车。实际上这是对驾证自考的误解,允许驾证自考并不意味着零门槛的放开。根据《道路交通法》规定,驾证自考至少应满足指定路线、指定时间、使用教练车、教练员随车指导四个基本条件。
如果某市民想自考练车,一是必须到交管部门指定的路段指定的时间内练车,这与以前到驾校内排队练车的时间成本和路程成本并无二致;二是需要选择一名教练,而且教练并非随便一名老司机就可担任,必须有执业资格证,譬如C照教练员必须有5年以上驾龄,考试合格获证后方可执教,这与以前到驾校练车相比,甚至成本更高;三是必须要使用教练车。试点以前很多人认为放开后开私家车就可练车,而实际上根据规定,必须使用专用教练车。新闻中就谈到“给汽车加设安全辅助装置,改装费用为五六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改装私家车不划算,租用专用教练车价格不菲且资源紧张。
等到上述三项条件完成后,报名考试还需缴纳科目报名费约600元,还得花时间排队等候,熟悉考场,等等。综合算下来,驾证自考全程花费至少近3000元。而不少二三线城市的驾校全套培训费却还不到3000元。在“经济人”趋利避害思维的权衡下,所以不少市民仍然选择了到驾校报名参加考试。
驾证自考满足了市民自主自由的诉求,但不能同时满足自由自主、物廉价美的最优选择,因而在与驾校报考的权衡中,做出了后者的次优选择。
驾证自考试点是好事,体现了政府权力松绑的诚意。但是自考遇冷也绝非坏事,它是市场经济逐利选择的必然。管理部门既不能关闭自考通道,也不能打压驾校报考的积极性,需要做的是为各种驾照考试提供良好的场所、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公平的秩序。如此,驾考市场才能驶入良性轨道。
文/桂全宝
来源:红网
作者:桂全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