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与“小”是相对的,大学再“大”,师生们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总离不开补鞋的小商铺;然而,眼下,在中山大学,只凭校方“综治办”一纸《通知》,“大学”与一些“小商铺”就要说“拜拜”了,这也引发了诸多学子的“依依不舍”,在此,笔者弱弱地问一句,“大学”与“小商铺”为何不能和平共处?
说起补鞋的小商铺的存在是大学里的一种“文化”,未免有点“奢侈”,而“脚踏实地”的说,大学里那些修自行车的、补鞋的小商铺,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不说,起码是给师生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说白了,大学生们行动起来要求校方对那些小商铺“手下留情”,也是在抒发“民生情怀”。
当然,“清理有清理的理由”,中山大学清理小商铺给出的理由是“整洁有序”,似乎,这大学就应该“阳春白雪”,没必要与“下里巴人”为伍,但,“整洁有序”的前提是“惠民生”,因为清理而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那样的“整洁有序”很有可能只是少数人的“面子工程”。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同时,大学也是一个社区,而社区的管理,应该以其居民为中心;这其间,作为管理方来说,“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该征求“小区居民”们的意见,显然,这次中山大学清理小商铺并没有事先征求学子们的意见,而“引发争议”已在所难免;“中大欲搬除30年修鞋摊引争议”,这一事件警示人们,管理校园应该“以人为本”,应该“讲民主”,而不可“高高在上”。
笔者注意到了,面对同学们的诉求,中大党委宣传部已表示,“正将建议纳入考虑,与各方协调沟通,但具体方案还没有确定”,这其间,如何“考虑”,如何“协调”,如何“沟通”,我们翘首以待,但愿“大学”能容下“小商铺”;至于说“整洁有序”,你校方给小商贩们划定一个地方,建设一些必要的安全与卫生设施,再辅之于一些可行的规章制度,“软硬兼施”,“整洁”不是不可能的,“有序”也不是不可能的。
文/张传发
来源:红网
作者:张传发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