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数决定奖惩是家长的“硬伤”

来源:红网 作者:杜垚杰 编辑:夏熊飞 2016-06-09 00:05:15
时刻新闻
—分享—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说辞,在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的漫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考100分的学生,得到了家长表扬,考55分的学生得到了家长的惩罚,但是当学生分数从100下滑到98,另一名学生从55上升到61时,彼此的命运又发生颠覆式的改变,这就是“中国式”家长对教育态度的写照,把对孩子的奖惩密切与考试分数联系。
  
  对于家长过分重视分数的情结,不能全盘否定,毕竟就目前国内应试教育状况而言,分数是评判学生优劣最直观的体现。毋庸置疑,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分数决定命运的理论与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不相符。但是,时下实现家长对学生教育态度的完全转变显然不切实际,因为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需要时间周期,需要国家、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可即便如此,家长对分数的重视也不能通过对孩子的奖惩来表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恐怕是每位家长的美好夙愿,为了圆梦,家长可以说倾其所有“押宝”在孩子身上。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正是如此,恨铁不成钢便成为许多家长惩罚孩子的“挡箭牌”。在家长眼中,孩子的考试分数不仅是学习好坏的表现,它更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在这份“甜蜜的负担”下,中国学生成了最会考试的群体,同时也被扼杀了太多的独立性、创造性。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且深入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能让孩子心花怒放;一句批评、一个巴掌也会让孩子内心跌进冰冷深渊。当对孩子的奖励与惩罚需要由考试分数来仲裁时,试想在孩子的内心会怎样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感情?难免会让孩子误解父母对自己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分数,而非源于内在的家庭、亲情。可见,分数决定奖惩是片面的,是悲哀的,更是中国家长的“硬伤”。
  
  一个巴掌,一个吻,表象上是对孩子的惩与奖,实际上却是由分数引发家长做出的条件反射,更深层次看还是应试教育弊端的展现。
  
  文/杜垚杰

来源:红网

作者:杜垚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6/09/40043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