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媒体当成“自家的筐”,任性发言,不计后果;将网络互动当作一种时尚,手到心未到,鲜做实事。官员触网“媒商”低下,引发社会关注。(8月4日《人民日报》)
“一样话百样说”,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说话,有的人一开口口吐莲花,让人如沐春风,也有的人一张嘴满嘴胡话、废话、谎话,让人感觉臭不可闻。其实说话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即使每天都在说,但是很多人不一定“会说话”。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会说话,也许只是影响人际交往,无伤大雅。但是作为一些官员、一些公务人员如果不能及早掌握“说话”这门艺术,将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要么是不受欢迎的官腔官调,要么是迎合网络的个性化表达,一时间我们忽然发现,个别地方的“官言官语”似乎总是游离于正确表达方式之外,这样另一种形式的“失语”状态,不但让持续保持着关注度的网友时时抓住“小辫子”,更是让广大群众大跌眼镜。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些地方的“官言官语”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就做不到“有话好好说”?个人认为,是以下三种意识的缺乏让“官言官语”总是不能说到受众的心坎上。
“镁光灯”意识缺乏,不知道“对谁说”。关注新闻的人应该对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形象上端庄大方、谦谦有礼,讲话字字珠玑、立场鲜明。高超的职业素养练就了新闻发言人们心中的“镁光灯”意识,他们在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之前最明确的一点就是自己说出的话,是说给谁听的,因此说出的每一句话也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地方的“官言官语”过于随意,把官微当成自家的炕头,把听众当成了自己的家里人,于是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殊不知,在新媒体时代,自己的言论可以马上形成文字、视频出现在更多公众的视听感觉之中。
“代言人”意识缺乏,忘记了“谁在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官言官语”表达的不是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着政府的观点、立场,这就要求“说话者”开口之前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说出的话必须经得起“推敲”,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一些“雷人官话”不断见诸报端,只能说明“说话者”对自身身份定位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他们说话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什么人该说什么话,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说话已经仅仅表现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会去深思后果。
“讲策略”意识缺乏,不懂得“怎样说”。“官言官语”应该怎样说?一是要说实话,二是要说真话。说实话就是不说空话、少说套话,忌说假话。空话难以兑现,套话让人反感,假话更加容易露出破绽。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聪明的“说话者”应该懂得说实话的好处,进而努力做到说实话。说真话就是说接地气的话,干部了解群众的情绪和心理,懂得群众的认知和感受,说出来的话群众自然听得懂,表示认同,接地气的官话能迅速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共鸣”。
说好“官言官语”是一门需要潜心钻研的艺术,面对媒体的镜头,没必要掉头就走,面对公众的期待,也没必要三缄其口。总之,唯有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一份为民的情,才能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掌握这门艺术,说出符合自身身份、群众乐于倾听、符合党和国家立场的“好话”。
文/韩秀丽
来源:红网
作者:韩秀丽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