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午饭时间去北京像素,会发现到处是外卖小哥忙碌身影,跟着走你就能发现102家开在走廊里的小餐馆。看了后厨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你可能再不想订外卖了。两个月来,重案组37号多路记者进入饭馆暗访,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均无“餐饮许可”,个别有营业执照商家,亦通过注册无餐饮生产经营的“管理执照”来掩人耳目。据悉,这里的100余家餐馆,90%以上都是无照经营。(8月8日《新京报》)
上午见报,100多家餐厅上午就被勒令关门,北京职能部门的反应够神速的,按理说,咱要给个大大的赞,但咱还是不想给,因为比起“外卖村”存在的时间长度(有的长达五年),有关部门的反应实在是太迟钝了。
102家饭馆,上万人的经营规模,90%无证照,其中73家上了外卖平台,我不相信食药监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会对“外卖村”一无所知。请问,此前执法人员干吗去了?据一位姓马的经理透露,对于小区餐馆无照经营的情况,物业已经上报给工商、食药监等部门,曾清查过一次,但现在依然存在。另据一位小吃店老板称,“啥证没有也没人查”。可见,有关部门对“外卖村”是知情的,不知何故,就是不想查,不肯查。
此次迫于舆论的压力,终于雷厉风行,截至当天下午两点,就关停了上百家三无餐馆。鉴于此前职能部门对“外卖村”的暧昧态度,我不敢保证,经历此番查处后,“外卖村”能否重新开张。这么说的依据是,查处不够严厉。问题这么严重,哪能是关停就能解决问题的。除了对餐馆单处关门显得仁慈外,更糟糕的是,居然放过了百度、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这太不应该了。
看看报道中那张照片,一送餐员正骑在电瓶车上整装待发;再来读这句报道,一到饭点,百度、美团、饿了么等送餐员,就骑着电动车来回穿梭,可见,网络订餐平台完全清楚进货渠道,知道送到吃货嘴里的是什么货色,但他们只求盈利,顾不上消费者的利益。反过来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有网络订餐平台这一需求方,才促使三无“外卖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类似上述网络订餐平台存在的问题并非个例,7月13日《河南商报》就报道了郑州美团外卖APP平台上的无门头、无执照的问题作坊的消息,引发强烈反响,市民纷纷要求彻查相关平台和问题作坊。郑州药监部门对曝光的问题作坊进行了查处,并称将约谈美团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
约谈不是处分,只是警告。对问题作坊进行查处,对外卖平台只是约谈,有失公平。其实两者是一根藤上的蚂蚱,应负连带责任。就像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对于第三方平台提供的网络餐饮服务,应规定第三方平台的法律责任、主体责任,就像开大型超市一样,给消费者提供服务,必须有相应服务的管理责任,必须有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那么,外卖平台在“外卖村”一案中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主体责任?这得由即将出台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作出决定,总之,外卖平台与三无餐馆联手违规经营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希望职能部门根据颁布后的《办法》严格执法,既要查处问题作坊,又要查处网络订餐平台,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全。
文/王学进
来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