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挟道德以令众人”并不道德

来源:红网 作者:孙明 编辑:易木 2016-08-23 00:06:54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一则题为《阿姨,对不起,我不能给你让座……》的视频刷爆了社交媒体。这则视频通过几个小片段串联在一起,喊出了“拒绝道德绑架”的呼声,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在日常生活中,你遭遇过道德绑架吗?面对道德绑架,能否勇敢说不?(8月22日《福建日报》)

  毋庸置疑,一个充满道德感的社会固然让人温暖如许,但是,以道德为砝码,对他人的行为指指点点的道德绑架也时有发生。对此,笔者以为,道德绑架让道德行为变了味,甚至成了一种要挟和强迫的行为,实在是违背了道德的善意初衷,因为道德是用来自律的,用来提升自己的修养,而不是强求其他人都是圣人。

  首先,社会提倡道德,甚至把道德看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理所应当,但崇尚道德并不意味着就得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甚至把传统美德的软约束当成人人都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这种带着“绑架”意味的道德要求,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消解公众的同情心,从而制约公众的慈善意愿。

  其次,道德绑架虽然以善之名,但手段却简单粗暴。换言之,本该发自内心的行善行为,却被道德绑架,这种以道德的外衣,来迫使某人就范的道德行善,其实是一种道德暴力。或者说,道德绑架若大行其道,就会形成“我弱我有理”的局面,而此举却会让不道德者占尽便宜,恰是反道德的。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公众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动辄使用道德绑架思维来攻击别人的不作为。

  最后,呼吁道德无可厚非,但别绑架道德,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既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也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的选择权利,而不是单纯以对错来衡量,才能为公众营造良好的行善空间。

  当然,拒绝道德绑架,并不意味着面对弱势群体,就无动于衷,或者成为不道德者的托词,其实可以借助法律将道德的模糊地带厘清,不留下可乘之机。道德绑架的错误之处就在于把自觉自愿的个体善举变成了必须而为之的道德负担。只有拒绝这些打着道德名义的不道德行为,人们才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对他人伸出援手。

  文/孙明

来源:红网

作者:孙明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8/23/40667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