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子or手机,孰轻孰重?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建钢 编辑:夏熊飞 2016-08-28 00:05:58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州市龙虎塘小学六年级学生费东发现,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好像有些忙,一大早打开手机,忙着“早功课”,晚上捧着手机,忙着“批奏章”。“我想向爸妈问问题,然后他们就拿着手机,嗯了几声,也不回答我。”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他正在家里写作业遇到了难题,求助爸妈遇阻。他只好默默地走回房间,自己研究题目。在小诗中,他还 有些担忧,“长此以往,我的地位早晚不保。我该怎么办?” (8月27日《现代快报》)

  “别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手机,已经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儿子,这是只有孩子才能想象得出来啊!这句话里又包含了几多的委屈和心酸?一首儿童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手机面前,孩子已经完全“隐身”了。爸爸妈妈忙工作圈,忙朋友圈,忙一切他们认为该忙的事情。孩子们纵然有千呼万唤,终究敌不过一只小小的手机。

  手机成为爸妈的“小儿子”,显然不是杞人忧天。君不见,手机已经成为许多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工作、生活的道具。就像费东所耳闻目睹的那样,爸爸妈妈早上忙着“早功课”,晚上忙着“批奏章”,手里捧着的,永远只有手机。撇下了形影相吊的自己……

  不能完全抱怨爸爸妈妈们。工作的激烈竞争,生活的无尽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窘境,逼得他们穷于应付。永远忙忙碌碌的二十四小时,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去关注自己身边的“费东们”?

  都说00后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商场超市,衣着光鲜亮丽的父母和同样衣着新潮孩子,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是街头永远的风景。人们似乎有足够的自信陶醉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之中,也确实有足够的理由为孩子的享受幸福生活而感到骄傲。

  富足的物质生活的确是孩子们需要的。但是,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孩子们来说,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孩子非常需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在大千世界面前,孩子们有十万个为什么,需要了解,需要解答,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开导,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要让孩子在这条成长道路上走得正,走得顺利,父母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样,孩子有委屈,有忧愁,需要父母分担,进行心理疏导,以便及早解开疙瘩,放下心理包袱。孩子碰到了开心快乐的事情,也需要父母共同来分享,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褒奖,这将成为孩子不断前进的动力。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对费东这首诗的评价是:“小作者借助手机这一道具,表达了渴望关怀和理解的儿童心理,对成 人世界的真切呼吁,是发人深省和耐人寻味的。”我们的父母们,哪怕再忙,有再重要的事,也要放下来,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呼声,注重情感的交流,千万不要再沉湎于手机而不能自拔了。

  文/郑建钢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建钢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8/28/407114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