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日前,德云社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先是曹云金发长文反击郭德纲,历数郭德纲“逼他退赛,多收学费”等多项罪状。再来如今郭德纲在微博发布长文《天涯犹在,不诉薄凉》,正式回应两人的恩怨。看似风波暂歇的“郭曹互撕”,似乎又要引起阵阵波澜。
这里所说的波澜,并不是说会给每个人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相反,俩人引起的风波,只会是少部分“吃瓜群众”的情绪幻觉,然而这种由娱乐圈引起的浮躁热点,带来的“次生灾害”却不容小觑。比如,有人就对曹云金的反击这样写道:从“郭德纲风波”看新型师徒关系该如何建立、郭德纲与曹云金“开撕”中的法律问题、郭德纲曹云金事件揭开了传统学徒制疮疤……众多因曹云金单方面反击而引申出来的话题,似乎每一项立论都能站得住脚,可放在如今的“郭德纲回应”事件上,又有多少还经得起推敲呢?
传统的舆论形成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自有目的的引导,郭曹二人的风波,应当属于后者。但和一般的“反转新闻”又有不同,这种互撕状态,反映的只是娱乐圈的残渣泛起,如果要说此事稍微有点价值之处,那就是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声讨。然而观众只是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自发地、分散地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恐怕最后“躺着也能赚钱”的,还是那些做出精心策划的公关公司,抑或是某些娱乐媒体。
其实,无论是谈论师徒制,还是引申法律条文,都不是争议“郭曹互撕”的正确姿势。在我看来,将传统的师徒道义,赋予在这二人身上,都显得有些抬举了。应看到,二人背后是数不尽道不清的利益纠扯,非6000多字的长文能够解决,且不说每一篇长文的作者是否是本人,光是一些“猛料”的曝光,就有制造噱头的嫌疑。事实上,这场风波的影响确实也够广泛。大到对人伦底线的争议,小到对师傅和学徒关系的探讨,都在这场风波中找到了情绪发挥点,一些自以为与众不同的引经据典,实质上只是借题发挥,放大这场风波的原生意义。
更应看到,这场风波的很多细节确有值得讨论的空间,比如对郭曹二人长微博真实性的探讨,对相声界传统礼法的追溯,可以做技术或者法律的探讨。但用类似“都不是什么好鸟”“撕X小丑”之类标签,把当事人污名化、低劣化,就缺乏对事实的基本尊重,甚至是缺乏人格素养。这种“互撕”确实能够令多数人产生情绪代入感,但另外一点,潜在的价值观也容易被带偏。
比如,在相声界都集体沉默的时候,“局外人”就在高谈什么“相声已死”“师徒关系淡化”,发声的网友自然可以认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殊不知,这种看似正确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伪正义逻辑”,正如在“王楠老公放水爱国”事件一样,自认为绝对正义的爱国价值观,其实是断章取义的误读罢了。
可以说,“郭曹互撕”能够成为舆论热点,是极其不正常的。它潜在的危害是,让娱乐圈的新闻盖过了严肃正常的政治、民生新闻,这种“泛娱乐化”现象所引起的舆论泡沫,只会往本身就浮躁的网络群体中植入更多的浮躁情绪,加重话语撕裂的程度。而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去追问个体的是非对错,而是培植理性、克制的言论探讨空间,显然就要比撕扯“郭曹风波”这卷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来得更加有价值。
文/宋潇(西南科技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宋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