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2016年10月1日这一天,人民币正式成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一员。这一喜讯确实为新中国67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大礼,也表明中国拿到了进入“国际储备货币”的门票。
很多中国媒体在当天一窝蜂地都在报道人民币“入篮”的积极意义。不过,“入篮”后的人民币,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也是值得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的一件大事。
人民币“入篮”,不可否认的是在扩大开放资本市场、降低自身汇率风险、提升自身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改革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只看到人民币“入篮”带来的积极影响,显然是片面的。“入篮”后的人民币其实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接受的挑战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加入“SDR”,需要履行更多的国际货币任务。我们需要和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一同担负起国际清偿的责任,来填补美元泡沫所带来的亏空。人民币一边要对现有国际体系的空白以及漏洞进行修补,一边还要稳定国内币值。
其次,还会面临来自美元等多数货币的竞争和挤压。人民币“入篮”,美国是否会随之做出政策等方面的相应让步还是未知数,但在涉及国家经济较量、多元货币体系建设等方面,美国很显然不会放弃自己的霸主地位。
此外,虽然说“入篮”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币的自由使用,在理论上也是有需求就要有供给。但是如果不会辨认真正的需求,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前车之鉴有很多,比如日元“入篮”后确实是金融自由化了,可是之后情况怎么样呢?经济泡沫的增加,一方面不仅引发了银行业内部的激烈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还面临着来自国际的压力,导致各色金融风险加剧。
总而言之,虽说人民币现在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还是要把握好节奏,管控好风险,把握好尺度,用“慢思考”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文/李佳佳(西华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佳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