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村民反映,到村里办事,村干部均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该村一小组长直言,办事请村上、乡上“领导”吃饭已成“风俗”。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买烟。这些钱,是老人靠编背篼好几个月才攒下来的。(10月13日《华西都市报》)
有关村干部截留村民各种补助款项,甚至横行乡里为所欲为的报道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尽管有关部门也曾进行打击,但扣上“风俗”帽子的这种“办事情请吃饭”的现象更值得人们深思。中国历来是个人情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乡村地区,这些人情观念依旧大有市场,办事情有求于人请人吃饭久而久之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曾指出,这种人情观念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乡村生态,但在现下去看,这种伤人心的“风俗”确实到了非破除不可的地步。
情与法的边界素来难以厘清,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正常的“办事”之余总有很多“人情因素”被裹挟其中,“办个事请吃饭”和“给医生塞红包”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心里图个安稳,总想着有了人情事情就能办妥,有了“付出”才有“收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吃,反而会让求助者心里产生罅隙与担忧,因此说,当地农村“办事要请客”确实存在心理土壤和现实土壤。
对于基层干部各种各样的腐败问题绝不能护短,作为党员,他们确实违背了党纪,请送吃喝明显违背了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有关部门做出处理,但这背后的乡村生态问题更需要引起关注。
不论村民是被迫还是自愿请客吃饭,这里都预设了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不请客去办成事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村民对村委会或者乡镇有关部门怀着不信任的心态,乡民们把本该属于自身的利益看做是有关部门的“恩赐”,这种源自法律上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被彻底颠倒,其后果就是乡民们的地位越来越低,办事需要迈越来越高的门槛,长久以往我国的乡村治理就会产生巨大偏差,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定时期内,要破除这些心理积弊并非易事,但这绝不是基层干部们就此沉沦的理由。比如当所有的干部真正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都能做到表里如一拒绝村民的请客宴请,这种现象就会得到收敛;再比如构建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改变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弱势地位,这种歪风就不会被助长刮大。千千万万个村庄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最基础组成部分,倘若乡村政治生态都出现问题,那国家的进步发展无疑会沦为一句空话。
应该说,“办事请吃饭”这种“风俗”在乡村并非个案,贿选拉票、恶霸为祸等等新旧因素交织下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都迫切需要我们走出“风俗”的心理困境,对这些伤人心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坚决说“不”,唯有如此,才有乡村发展的未来。
文/张璐(兰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