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零伤亡才是人民群众最最满意的

来源:红网 作者:吕高安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21 18:18:04
时刻新闻
—分享—

  据10月19日央视报道,9月27日下午,一辆满载47名幼儿和老师的大客车,在广州南沙港快速路上突然起火。正在巡逻的广东边防总队3名官兵,奔上前与司机救火。眼看车体和现场浓烟滚滚,火苗从车底猛吐出舌头,来势凶猛。千钧一发之际,官兵们毅然冒险跳进车内,接递、抱救孩子,65秒后,47名乘客全部被紧急疏散,安然无恙。

  还有更悬的。10月9日上午,沪昆高速湖南娄底段,邵阳市武冈至湘潭的一辆客运大巴,行驶中突然自燃,火势更猛,大道瞬间被烟火全部笼罩,不时发出轮胎轰轰爆炸声。正在附近巡逻的湖南高速公路管理局娄底管理处路政队员,火速赶来与司机抢救疏散乘客,并随即启动应急预案。经过高速、交警、消防等部门通力合作,46名乘客全部幸免于难,一小时后,现场处置圆满结束。

  两起可能导致93个家庭支离破碎、悲痛欲绝的安全事故,都是零伤亡,这引起当地百姓、网民尤其是乘客及其亲友的欢呼和疯狂点赞,央省主流媒体也随即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报道和评论,点赞和正面评论数以十万计。浅解两起事故的抢险成功,窃以为,除了抢险者富于爱心和奉献,主要看点有三。

  一是真正抢住了“第一时间”。“9.27”广州事故和“10.9”娄底事故,从发现车辆起火,随即灭火并启动应急预案,到引导乘客下车,安定乘客情绪,进行紧急疏散,边防官兵、高速路政队员和司机都是在第一时间进行的。而且“10.9”中的高速养护、清障施救、交警、消防人员也是接警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创造了第一奇迹。

  二是效率创造了奇迹。从“9.27”到“10.9”,抢救人员都体现出最佳工作状态、最好抢险效率,他们最迅速地组织了乘客进行转移、疏散,避免了被浓烟大火吞噬,而且最成功地抚慰安定了乘客情绪。为避免次生事故,路政人员最迅捷地联系上交通广播,从而向现场前后,向社会最快捷地通报路况和事故信息,抢占了舆论高地。路政、交警最快捷地封闭现场,设置警戒区域。消防官兵最敏捷地用高压水枪对客车油箱进行冷却降温处理,防止发生爆炸。“9.27”抢救47名乘客只花了65秒;“10.9”成功地应对了复杂情形,一小时内46名乘客安然无恙,现场处置妥当。应急判断如此准确,业务素质如此优良,现场操作如此快捷,工作衔接如此紧密,工作流程如此顺畅,创造了抢险纪录,可以说,高素质创造了高效率,高效率创造了抢救奇迹,抢救奇迹创造了群众点赞纪录。

  三是偶然中蕴含必然。两起事故中,边防官兵和高速路政都是“正在巡逻”,正是这认真、负责、及时、常态化地巡逻,确保了“正在附近”,确保了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也最大限度预防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9.27”事故的视频中边防官兵在救援现场展现的敏捷、矫健的身影,不是偶然,而是源自千百次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应急演练。“10.9”事故中一线路政、养护、清障施救、交警、消防人员一个小时的现场抢救和处置,其有条不紊,滴水不漏,也源自平时各自进行的严格的常态化的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和应急演练。两起事故,虽然领导不在现场,但是上级指示精神在场,领导的叮嘱言犹在耳。

  此前的6月26日,一辆大客车在湖南宜凤高速宜章段行驶过程中起火,导致35人死亡。湖南省委省政府吸取“6.26”事故及国省众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在全省切切实实地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行动。省交通运输厅响应并出台了19条细则,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整治,将“办人民满意交通”的理念渗透到安全生产中;将安全生产的条条款款,牢牢钉在板上,严密铆合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将“严、勤、常”的安全生产紧箍咒,套在每个建设、营运、经营工作岗位。“管理处应急演练严得要命,每公里安排一辆巡逻车,每天在路上巡逻10小时以上,如有情况发生,我们很快就赶到现场”娄底管理处路政员李宇峰道出了“10.9”抢险成功的一个必然因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两起事故现场得到很好诠释!

  工作好不好,民心说了算。央视“9.27”的报道视频全部是过往群众拍摄发出的。“10.9”的现场图片、早期文字消息相当部分是由乘客原创的。两起事故虽然事发了几天,但乘客及其亲友的热烈激荡,各类媒体的跟踪报道,网民的华丽点赞,民间的绘声绘色传奇,仍然不绝于纸,不绝于网,不绝于耳,不绝于途。相反,倒是没听说抢救单位抢救人员为此沾沾自喜、高调渲染、大肆炒作,他们认为这是分内事。

  工作好不好,效果说了算。联想到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讲教训避重就轻,推三诿四,摆功劳避轻就重,劲头十足。有的甚至还趁火打劫,浑水摸鱼。如果真正抢在了“第一时间”,抢救现场有好指挥、好操作、好经验、好事迹、好精神,好好总结表彰一下,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事故损失、责任及其教训,与成绩经验效果,孰轻孰重,必须掂量清楚。倘若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撇在一边,将事故实际效果撇在一边,一味陶醉于“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抢救成功,一味沉湎于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抢险经验和精神总结表彰,让敲锣打鼓声,盖过群众对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哀叹声,盖过受害者死难者及其亲友的哭声骂声,这难免授人以好大喜功,想发死难之财、升死难之官的嫌疑,这样的总结表彰有意义吗?

  “9.27”和“10.9”事故抢险成功,就是履行人民群众利益的生动实践。两起事故的抢险成功,使乘客真正尝到了“第二次生命”的至高甜蜜,亲友真正品味到了平安团聚的幸福美满,人民群众真正领略到了政府作为、工作有为、安全人为的欢心和希望。“爱心责任+职业操守+最小损失+零伤亡”,这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精神的最高要求,才是人民群众最最满意的利益诉求,最最需要的安全生产答卷。

  文/吕高安

来源:红网

作者:吕高安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21/41144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