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作业通过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发布,学生做作业需要下载不同的应用软件来完成。同时,老师在APP里奖励完成作业的学生“学豆”;家长还需下载家长端APP,领取“学豆”后才能让孩子继续做作业……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成都市民王先生对此表示担忧,“这会不会变相鼓励学生和家长去充值学豆,造成攀比?”(10月26日 四川新闻网)
王先生的担心让我感同身受,因为笔者的孩子也经常回家拿大人的手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也会经常在家长群里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这看上去这是一种创新,是借助于互联网手段实施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但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弊端和可能导致的种种后果还是让它的病态暴露无遗。
一是会造成学生的功利性和攀比性。为了能够在所谓的学豆榜、学霸榜、我的成长榜、学豆奖励榜、家长动态榜等形形色色的排行中获得不错的名次,最为快捷的方式是购买“学豆”,如此,所谓的免费APP便直接演变为付费产品。一旦与金钱挂钩,学习便自然而然地被推向旁边,以金钱为代价的“龙虎榜”便成为学生关注和“努力”的焦点。而另一方面,对有些学生而言,做作业并非购买或使用手机的唯一目的,很多时候只是借口,玩游戏、玩社交软件在所难免,于是对手机的配置、品牌也不可避免地会提出一些要求,甚至会成为彼此炫耀的资本。
二是会造成教师的懒惰性和依赖性。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举足轻重,家校合作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家长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教师过分强调家长的参与时长和参与途径,甚至以“排名”“奖励”片面地对家长进行评价,实则是对家长的苛求,也是推卸自身的责任。而且,为贪图便利而过分依赖APP作业,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成长和专业提升也弊多利少。
三是会造成教育的歧视性和腐败性。每个地区、每个学校乃至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对他们而言,用手机做作业绝对是一种奢侈甚至幻想。那样的话,谁能保证他们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中享用同等的教育资源?谁能保证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在周围同学的眉飞色舞中免遭伤害?况且,“家长动态榜”是以家长为老师送的“鲜花”数量来进行排名,老师经常也会说出一些“xxx今天还没有被奖励,贡献班级学豆给孩子更多奖励”之类的鼓动性言辞,这也不得不让人质疑其中是否存在变相贿赂、抽取提成等腐败行为。
当然,APP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错在千篇一律式的推广和买椟还珠式的引导上。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仍然是主流形式,也是主要形式,而辅助手段则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本末倒置,冠冕堂皇、牵强附会地用任何一种“非主流”形式来“绑架”教育,既是对教育的曲解,也有违教育的本义。
文/卜新国
来源:红网
作者:卜新国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