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偿替课:让公开的秘密成为过去式

来源:红网 作者:邵逸涵 编辑:夏熊飞 2016-11-24 00:06:5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全天候替课,能够对付各种刁钻老师,一节课20多元,质量保证不议价。”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各大高校内,有偿替课悄然成风。随着需求的增加,有偿替课逐步发展成为了校园内的一条灰色产业链。

  家长花钱给孩子读书,孩子花钱不读书,有偿替课使传授知识的课堂变质,成为了可以买卖的货物。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石萍认为,“又想要学分拿文凭,但是又不肯脚踏实地地上课学习,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同样也是在破坏社会的诚信体系。”

  事实上,有偿替课在许多大学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替课成为一种产业,学生当然难辞其咎。然而,除了批驳找人替课的学生缺乏责任感与担当之外,学生的需求与教育体制的矛盾也是迫使他们进行交易的原因之一。

  当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相冲突时,替课成了无奈之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去年就此现象做过调查,随机抽取了503名大学生,51.09%的大学生认为“与实习或课外实践相冲突”是选择替课的原因。现在高校对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相对应的理论课程仍不可减少,再加上校选课,学生的课程压力增大。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内,无法实现实践与所有课程兼得,考虑到机会成本,学生首先会选择牺牲掉看起来比较无关紧要的校选课。迫于老师对于出勤率的要求,只能选择替课。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质量状况,也增加了替课的需求。现在的大学课堂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边是名气大授课好的教师——课堂节节爆满,另一边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学生上课不想听听不懂。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院长熊丙奇曾表示,中国的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包括课程设置自主权。再加上由于科研任务的指挥棒作用,部分教师对课堂缺乏投入,自然导致课堂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这样令学生提不起兴趣的课堂数量的增加,使有偿替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有些课程采取大班授课模式,老师与学生的接触形式有限,课堂上老师填鸭式的讲解,学生沉默地接受,缺乏交流,也加剧了老师与同学的陌生感,彼此之间互不熟悉,也给替课提供了可能性。

  试想,一节本来不感兴趣的课,本来就是迫于出勤压力勉强上的课,刚好老师也不认识自己,即使叫人代替也完全发现不了,那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呢?

  有偿替课成风,学生本身固然难辞其咎,高校和教师方面也需追责。高校进一步调整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让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让大学生从不敢逃课转变为不愿意逃课,或许这个公开的秘密才能成为过去式。

  文/邵逸涵(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邵逸涵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1/24/41447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