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改总结的写法

来源:红网 作者:唐剑锋 编辑:林旻煜 2016-12-12 00:02:58
时刻新闻
—分享—

  每年年初,都要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每年年底,都要“照单”进行全面“盘点”;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工作惯例。于是,有人把每年的十二月,新一年的一月,形象地称为工作“盘点”月。套用一句话说:“我们写工作总结,往往总是为了展示成就,赢得赞许”。

  这样的一种“总结思维”,已延续了好多年。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之后,这种“习惯思维”,是不是该改一改了?我们知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客观公正写总结,才能让人感到“言之有物”;而准确找出问题存在原因,才能在下一年,在今后加大工作力度,纠正工作失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在认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赢得群众称赞。其实,我们每年下那么大的功夫,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写总结,并不是为了“把胭脂搽在脸上”;而是为了通过“照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麻子”,有没有“坑”?新常态,新时期,新形势下,似乎“搽胭脂”并不是总结的重点,也不是总结的目的;今天的总结,更应把“问题导向”放在第一位,把找准存在问题当成改进工作的起点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重点。

  有道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在总结工作时,只有“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让年终总结发挥“年终体检”的作用。体检本是一个医学名词,全称为体格检查,简称体检;用医生的话说,对身体做检查、理学检查或健康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感官、检查器具、实验室设备等来直接或间接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方法,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客观资料,及早发现、预防疾病隐患。如果我们的总结,也能像“体格检查”一样,而不是“王婆卖瓜”,是为了“及早发现、预防疾病隐患”,这对开展工作,将非常有利。

  成绩可以不说,或者少说;而问题,却不能“漏掉一个”。如何让年终总结成为检验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落实、取得成效的一个窗口?如何让年终总结成为修正错误、发扬成绩的一种鞭策?这是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下,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是抛弃私心,一心为工作;只有全面客观公正展示成绩与不足,积极寻找解决存在问题方案,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和好评。

  新常态,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工作总结,要突出一个“实”字。这是学习贯彻“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精神的精髓;也应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一种作风,一种指导思想。今年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照单”“盘点”就是了;而对于存在什么问题,存在那些不足,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搞清楚来龙去脉后,才好为来年工作做规划,才好在来年中加以改进,此处,万万不可“妙笔生花”,要不怕亮丑,讲实话、出实招。

  中国有句俗语,叫“越描越黑”。大意说那些下三烂的丑事,如果发生了,暴露了,不解释还就罢了,越解释越令人关注,越解释越难看难听,把原本人们不知道的事,也都公诸于天下了。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越丑越描,越丑越“捂盖子”;而智者,大智者,敢于将丑亮于光天化日之下,集中众人的智慧,将问题解决掉,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看到美的一面。

  年终总结要见“干货”,亮问题。说真话,总结真事,不夸大事实不掩盖问题,给干部群众留下“实”的印象。“坚持问题导向”,要体现到方方面面,更要体现在总结上;这是为了保持清醒意识,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得更实,让步子走得更稳。

  文/唐剑锋

来源:红网

作者:唐剑锋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2/12/41605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