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北京、上海等多地对烟花爆竹管控收紧,有的城市是“放”到“限”,有的城市是“禁”改“限”。(1月24日中国网)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加剧空气污染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今年春节,北京、上海及河北等多地对燃放烟花爆竹管控相对收紧,有的城市由“放”到“限”,有的城市由“禁”改“限”,但都有一定弹性。对烟花爆竹燃放规定由“放”到“禁”再到“限”,体现出政府管理与服务思路的创新,这是对民意的尊重和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体现了基层政府“执政温度”,值得肯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和现代生活发生冲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全国各地都有老百姓逢年过节喜欢放飞“孔明灯”,多寓意祈福、放飞心愿、祭奠灵魂等。但由于“孔明灯”属于高空明火飞行物,落到树林、草坪、草堆以及加油站等重点防火地区,极易引发火灾。因此,近年来一些地方就采取一禁了之的办法,对“孔明灯”进行管制。
政府的严禁,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就心甘情愿地停止放飞“孔明灯”,全国各地,也包括北京等大城市,群众逢年过节偷偷地放飞“孔明灯”的情况时有发生。禁而不止,让政府法规流于形式,这反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大了政府与群众的之间的隔膜。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基层政府在处理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的矛盾时,管理部门如果能够多深入群众,多体察民情、打开“脑洞”、疏解矛盾,寻求传统民俗与公共安全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那么这对政策的彻底执行,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又如烟花爆竹,实事求是地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给人们带来欢乐“年味”的同时,确实也带来很多“危害”,环境污染、噪音、火灾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都燃放烟花爆竹睁只眼闭只眼肯定是错误的,但如果对这样影响深远的民俗简单粗暴一限了事,也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政府政策限制老百姓燃放,媒体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这样多管齐下,既让政府执政有了温度,又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其实,近段时间我在微信“朋友圈”就看到很多网友在发出倡议,希望网友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民众的觉悟比简单的禁令也许更有效,因此有温度的“限”,可能比冷冰冰的“禁”效果要好得多。
文/江文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