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为共享汽车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夏熊飞 2017-02-17 00:02:38
时刻新闻
—分享—

  “共享单车”之后,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多地开始流行起共享汽车。只需下载手机APP,注册后就能用手机在附近找到汽车使用,到达目的地后可把车还到指定的停车网点或任意的正规停车场。业内人士预测,共享汽车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市场爆发期。那么,共享汽车使用是否方便?费用是否便宜?会否加剧交通拥堵?(2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对“共享经济”的讨论非常多,也有不少地区展开了“共享经济”相关行业的试点和探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造成的争议很多。但不管争论如何,我们现在推出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

  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因为“共享”是千百年来,不少政治家、哲学家所追求的终极梦想,“乌托邦”“大同社会”“理想国”等社会理念的基础,都是基于物质生活高度共享而实现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下,不断更新的生活物资,使不少产品还未充分利用就退出市场。共享经济的理念,即是对闲置资源和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也让金字塔底层的人“有车开、有房住、有便宜的东西吃”,这符合我们社会的现实需求。

  当然,共享经济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的使用,从宠物寄养共享、车位共享到专家共享、社区服务共享及导游共享,甚至移动互联时代下的WiFi共享。但共享汽车却是当下,发展效益最为可观的共享经济领域,它的成功与否,能为其他共享经济领域提供可靠的借鉴。

  笔者感到,现在共享经济发展所面对障碍,并不是缺少法律制度、不是缺少技术支持、不是缺少运营基础,而是缺少有范围、有规划、有目标的尝试。“路”是要走出来的,在未知的领域面前,只有踏上第一步才能促使其他配套措施的完善。虽然,国外已有CityCarShare、Flinkster、宝马drivenow,这样较为知名的共享汽车品牌,但由“滴滴打车”在初期的发展历程看,任何在国外成功的经验都不能直接照搬进中国,共性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国内进行最初的尝试,这才能吸取适应中国社会现状的时代经验。所幸,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已成为民众生活的必需,以“互联网+”为起点的共享经济能受到不少人的快速追捧。

  当前,共享汽车需要解决最大问题是在现有基础上“如何盈利”和“确保合法”。共享汽车必须走出一条适应本土法律且能持续盈利的运营道路,否则必然会被淘汰。其实,当前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投放的共享汽车并不是最早的尝试,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海口,更早就有共享电动汽车的投放,也为民众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面对大规模的投放使用,需要解决现实问题依然繁多。

  共享经济的核心特点之一是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也许在共享汽车投放的初期,会遇到各色的浪费、破损、拥堵问题,但如果没有早期的“浪费”,怎么会有未来的“节约”?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2/17/421401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