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虎妈”还是少些的好

来源:红网 作者:姜文来 编辑:夏熊飞 2017-02-26 00:01:36
时刻新闻
—分享—

  警方介绍,2月22日晚22时许,重庆火车北站派出所民警巡逻时发现,火车北站北广场公交枢纽站台下,一女童独自坐着不知所措,身边还放着三大包行李。民警见状立即上前询问。在交谈中民警了解到,女童今年8岁,当晚和妈妈黄女士一起从四川攀枝花回到重庆。下车后女孩不听话妈妈的话,面对女儿的任性,为了给女儿点教训,黄女士便将女儿独自留在火车北站,妈妈独自回家了。民警试图联系其母亲时,小女孩却阻拦说,不希望民警给其母亲打电话,她自己能回家,妈妈是在锻炼她。在民警劝说下,女童亲戚将其接回家。(2月24日 中国新闻)

  读了这条新闻,我心里一颤,甚至有些愤怒,这个女孩的妈妈太“虎”了,怎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女儿只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可谓毫无防卫能力,只因为女儿不听话就将其独自留在人来人往的车站让她独自回家。值得庆幸的是,女孩遇到了民警,避免了女孩可能遭遇人身伤害和可能发生的家庭悲剧。

  纵观社会现实, “虎妈”可谓不少,可以概括分为两类。一是对孩子不满意进行 “惩罚”,孩子因为不听话或者做了坏事,家长对其惩罚,有的让孩子在寒冷的天气脱光衣服站在阳台上淋雨,有的进行暴打,有的吓唬将其扔掉,无论采取哪种手段都将孩子置于深深的恐惧之中。另一起源于“真爱”,出发点是想将孩子锻炼成出类拔萃的孩子,进行超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训练,如在烈日下让孩子超强度暴走,自己却在阴凉下监督等等。无论是“惩罚”还是“真爱”,在我看来都是对孩子身心的蹂躏,都是不正确的教育孩子方式。应该回归正常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否则,孩子的心灵可能遭到扭曲,不利于孩子正常成长,甚至给社会带来 “隐患”。

  世界上不爱孩子的妈妈少见,“惩罚”是源于爱,“真爱”也是一种爱,只是在爱的名义下对孩子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归根结底都是 “错爱”。既然是“错爱”,就应该更正。

  做生理妈妈容易,只要生理功能正常的女性,都有能力做妈妈,但要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则太难。拿到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的女性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妈妈,合格的妈妈同学历无关。衡量合格妈妈的标准是:陪着孩子一起长大,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符合这样标准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就是合格的妈妈。 太 “虎”的“虎妈”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利,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合格的妈妈越多,社会越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妈妈,给孩子一片自由健康成长的空间,千万别做太 “虎”的妈妈。

  文/姜文来

来源:红网

作者:姜文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2/26/422196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