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烂片的胜利逻辑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2017-03-28 00:13:45
时刻新闻
—分享—

  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在用户的电影筛选里,开始将“最热度”和“最好评度”分开。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以前,这两个概念一般是合二为一的,不存在影片票房很高,但名声却很糟糕的情况。

  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这几年,电影产业却成了一个十分火爆的资本增长点,是个耐人寻味的事。但大量国产电影在线下受热捧,并没有挽回中国电影的形象,层出不穷的烂片一次次刷新了观众认知的下限,但观众却心甘情愿地去电影院掏腰包,哪怕电影票价格越来越高。

  出现这样吊诡的现象,背后大概是因为,电影越来越成为一个大众文化、娱乐的选择,小而精的电影口味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以大多中国观众的口味,不用太多优秀的片子即可满足。但大量烂片的出现,还是严重伤害了国产电影影迷的心,除了几个知名导演、几部电影还给人一些慰藉以外,其他荧幕上的电影,单从其非主流的片名、夸张造作的表演、只有颜值没有演技的演员、浮夸不真诚的电影风格就可以看出来,它们是令人十分不满的烂片。

  但需要思考的是,烂片这么烂,为何还能吸引到广大观众,让人们一边痛骂还一边“享受”呢?甚至口味严肃影迷,在劳累一天后回家,也会打开一部烂片,“享受”一下插科打诨的干觉。这实在令人费解。

  在过去,我们常抱怨国产电影技术差,没有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快感,这两年国产电影在技术效果和烧钱能力上可谓突飞猛进,大成本、大制作、大场面的影片越来越多,从《无极》开始,到《封神传奇》,声光乐影愈发酷炫,但内容却愈发空洞无聊,就像一大坨粘稠的华丽辞藻的堆砌,看上去美不胜收,实际上乏味无比,在观众的火眼金睛的注视下,注定跌落成一堆碎屑。

  借用滕威老师的说法,“其实烂片之所以烂,不光是拍摄水准的问题,用心砸钱的制作也有可能是烂片。烂片的特征是携带最保守最主流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永远是最有市场的,有市场就有利润。有利润就会不断吸引资本再投入。如此循环,自然市场上就没有独立思考有批判性的电影了”。

  此言不虚电影和文学一样,想要获得好评,就应该是独立思考、用心创作的产物。而现在很多导演完全是为钱来拍摄,毫无艺术节操,只是追逐舆论关注的噱头话题,根本没有任何反思,更谈何批判精神。而上世纪的国产好电影,如《芙蓉镇》《牧马人》《巴山夜雨》《人生》《活着》等,即使是直面历史跌宕变迁,也带有微观的个人情感关怀,即使是叙述日常生活的细节问题,也会回应时代的宏大话题,能做到内涵与观赏性俱佳。这算是好电影的基本特征,而今天的烂片追捧的是能火的、能赚到钱的IP,大概是不会深度思考那些内容的。

  当然,这背后是一个电影属性的转变,正如前文所述,电影的娱乐性色彩与日俱增,在上世纪电影扮演的启蒙性(那时候电影还算是文化稀缺品)色彩褪去后,电影的艺术性依然没有成为观众关注的主流,而是将其变成一个释放压力、放纵欲望的娱乐产品。或许称之为“娱乐至死”有些夸张,但电影文化事业基本上变成了电影文化产业,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寻找电影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则在更大程度上由独立电影导演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电影观众群体也会加速分化。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28/42501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