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博物馆想寻找一名小观众。上月底这个孩子跟着班级春游来博物馆参观时,悄悄拿走了展厅里用于布展的两块鹅卵石,几天后他又带着道歉信和鹅卵石,回来承认错误。六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叔叔阿姨们不仅原谅了他,还想表扬孩子身上“知错就改”的勇气、精神,并授予他“名誉小馆员”的称号。(4月17日《扬子晚报》)
南京某小学生在六朝博物馆参观时悄悄拿走了两块铺在步道旁的鹅卵石,可是几天后这名小学生带着鹅卵石和道歉信回到六朝博物馆主动承认错误,博物馆工作人员想表扬他,还要授予他“名誉小馆员”的称号。笔者以为,这位知错就改的小学生固然值得点赞,但我们更要给站在他身后妈妈点个赞。
报道中说,南京一所小学的几个班级学生参观六朝博物馆的时间是3月31日,4月1日家长正常上班,孩子正常上学,4月2日至4日清明节放假,5日至7日正常上班上学,直到4月8日周六家长和孩子才休息,有时间一起去六朝博物馆。从时间上来研判,我们不难猜到家长是在孩子回去以后就发现了他从博物馆拿回来两块鹅卵石,家长并不觉得两块鹅卵石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不放在心上,而是本着“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孩子写下道歉信。道歉信中那句“如果每个游客都和我当时一样拿了鹅卵石就放进口袋,那么博物馆将没有一块鹅卵石”,与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的口吻高度契合。这说明孩子的妈妈没有简单地指责、训斥孩子,或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让孩子明白: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博物馆的鹅卵石是公共财产,即使再喜欢都不可以占为己有。
家长的教育无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下了情真意切的道歉信。
其实这位家长更值得点赞的地方还在于道歉方式的选择。她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领着孩子去博物馆,代孩子向博物馆工作人员道个歉,而是让孩子自己进去还鹅卵石并递交道歉信。报道中说,六朝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小朱最先注意到这个孩子:“他在博物馆一楼入口处的大厅站了半天,犹犹豫豫的样子,上去一问,伸出手递给我两块鹅卵石和一封道歉信。”孩子“站了半天”“犹犹豫豫”说明他到了博物馆门口还碍于情面,鼓不起勇气开口,“孩子看上去很害羞,小脸通红,说要把石头还回来。”但他还是还上了鹅卵石,并递上了道歉信。这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小男生多可爱啊!报道中的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孩子的妈妈骑着电动车带他过来,“妈妈一个人在门口的人行道上等着,让孩子进去说。”孩子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有意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强化他的自制意识,自己道歉既是对孩子交往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孩子意志品德的考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行我素认识不到错误或不敢承认错误。
六朝博物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李舟告诉记者:“鹅卵石作为一种辅助的陈列元素,在博物馆的二楼三楼都有大量铺设,自2014年开馆以来至今,其实数量有所减少,但游客主动送还鹅卵石的行为还是第一次。”不用说,参观的时候顺带拿走几块鹅卵石回去“留作纪念”的游客还有不少,但没有一个像这位小学生那样主动登门道歉并归还鹅卵石。相形之下,我们要给这位小学生竖个大拇指,更要给他的妈妈点个大大的赞,毕竟能这么做的家长太少太少了。
文/维扬书生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