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2000多年前,从长安出发,西出阳关,连通欧亚,古丝绸之路在东方与西方之间连起了一条弧线。21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早已超越“凿空西域”的范畴,在更大的空间与跨度上拓展、延伸。在这条路上,有爱、有友谊、有共同的发展。 (5月12日 新华网)
从提出倡议开始,经过短短3年之后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能迅速扩大并延伸到9000公里外的欧洲最西端,以及大洋洲的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其数量和跨度都远超预计,这让世界不得不再次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刮目相看。显然,“中国方案”的提出之所以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价值倡导、中国的文化内涵是密不可分的,这也让“一带一路”北京峰会更具魅力,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将提供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契机。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的十几年间,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以及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间,中国大胆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融合,其巨大的影响力已经让国际社会不可能忽视中国经济的世界性地位,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所以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国际社会才会给予高度关注并广泛参与。
其次,“一路一带”峰会将为利益共享机制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所倡导和建设的“一带一路”是遵循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这不是封闭,也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开放包容的“沿线国家的合唱”。事实也证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严格遵循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56个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众多税收和就业机会,特别是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代表的建设项目,为两国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创造了“世界样本”。显然,中国所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这是为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提供利益共享机制和发展快车,自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再次,“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将进一步促进世界文化共通共融。在诸多重要场合,习近平同志多次阐述“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意义,并多次引用“茶酒之喻”“地瓜之喻”和“百花园之喻”等特殊的文化形式,向世界阐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共融有着更好的氛围和契机,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显然,文化的互融互通,不仅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还让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们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有着更好的平台,这也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导和北京峰会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显然,“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这也必将促进世界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秩序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文/戴庆锋
来源:红网
作者:戴庆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