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求助被拒便骂人只是个人素质问题吗

来源:红网 作者:卜新国 编辑:夏熊飞 2017-08-06 00:04:2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湖南某高校一新生四处寻找学长学姐开学帮背行李,均未得到学长学姐肯定答复,之后口出狂言,甚至连吐脏字谩骂对方,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宇宙的中心。该校学生对此表示很郁闷。(8月5日 澎湃新闻网)

  作为学长学姐,其实已经相当耐心地对这名新生进行了解释,并且表示“能帮就帮”;当对方出言不逊时也是尽力容忍。但这种“好”却还是被对方视而不见,真有点“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无奈,如此霸道的强盗逻辑,那也真是没谁了。

  学长学姐们到底是否有义务帮这名新生搬行李,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毕竟,在法律关系上,人与人之间彼此独立,谁也不依附于谁,谁也不欠谁的。那些帮助别人的,皆是出于道义,出于情感。即便是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也是有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也无需事事包办。

  但在现实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学生却不在少数。每每遭遇这样的“熊孩子”,都会让人产生不快的情绪,也多会发出如此感慨:这素质也太差了吧!

  不知道这种动辄就摆谱的“少爷”脾气、“小姐”脾气究竟从何而来的底气,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一言不合就无理取闹大爆粗口,这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问题。

  一方面,家庭教育难辞其咎。虽然绝大多数的家长不可能教孩子自私自利,但在其教育理念上,要么是有所忽略,要么是变相暗示。比如有许多家长都认同这样的理念:既然生了孩子,就要给他最好的。尤其是在二孩政策放开之前,许多孩子在家中的地位绝对高高在上甚至独断专权,他们理所当然地独自享受着一切,心安理得地充当着“小皇帝”“小公主”,从来都不懂得分享。“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当初是有特殊背景的;如今对千千万万的家庭而言,这其实还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存在“短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暧昧不明,“分数”“成绩”在学校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学生活动往往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即便是组织开展一些校内外的集体活动,人们也往往更加看重结果。而在各类活动中所应当具备和培养的同伴意识、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谦让意识、承担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理性思考、换位思考的能力,往往是学校教育更容易忽视,也是广大学生更容易欠缺的。

  许多的校园暴力或突发事件常常让我们不可思议倍感意外。事实上,有一部分的冲突和意外正是“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针锋相对:在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的综合作用下,少数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狭路相逢,互不相让。

  知名主持人梁继璋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他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也好。”或许,能够勇敢跳出“小我”的死胡同,而能置身于一定的“大我”之中,“好”与“不好”或许就没有那么纠结了。

  文/卜新国

来源:红网

作者:卜新国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06/438328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