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控辍保学”要善于调动知识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杰 编辑:王俞 2017-09-07 00:06:22
时刻新闻
—分享—

  “妈,我不想读书了。”“再等一年,你拿到初中毕业证再说。”

  当年十一岁的小罗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妈妈让他多“坚持”的一年,改变了他的人生。初三那年,他突然开窍,后来顺利考了高中读了大学。如今,他成了全村第一个名校研究生,顺利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也有不少家庭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曾经的一个“辍学村”,也渐渐有了更多新的可能。

  当我看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身边这位“小罗”同学的例子。国务院的这份通知,要求进一步防控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体现了我国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决心。但决心之下,更要讲方法。贫穷辍学、交通辍学,需要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观念辍学”,却需要从思想上斩断“穷根”。

  实际上,改变一个观念,很多时候比直接给钱更有效。我的朋友“小罗”初中时为何会厌学?因为那时,他们全村都没有学习的氛围——没钱读书是次要的,读书不如早点赚钱的观念,才是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主因。这句话绝非妄言:在山东有些地区,人们非常重视教育,明明家里很贫穷,却依然砸锅卖铁让孩子读书;而在沿海潮汕某些地区,明明家家都是生意人,很富裕,他们却很少让女孩子读书。说起来,穷的未必是经济,而是观念。

  孩子应该是未来的希望。保障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才是保障他们走出贫困的根本。如今,各地通过交通大会战,已经让不少偏僻地区孩子的上学路更好走一些了。但如果他们不爱读书,家庭不支持读书,这些努力的效果就会很缓慢。就像电影《驴得水》里的故事一样:只有学校倒贴钱,孩子们才愿意来上学。义务教育如果如此被动,知识的价值又如何传递呢?

  辍学的内因,除了没有氛围,还有就是没有学习的乐趣——农村地区教学质量差、无人指导孩子读书,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读书的信心。并非所有人都是天生聪明的。但是,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有限,又该如何辅导孩子呢?老师上课乏味,又怎么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尤其再遇到家庭困难、交通不便,身边的人统统出去打工赚了钱,孩子们学习的那点乐趣,恐怕只会泯灭在痛苦之中。

  所以,降低农村地区的“辍学率”,转变观念、转变氛围,最终落点还是在教育本身。一方面,要用好外部的力量。如今,大学生支教等帮扶项目已经十分常见。无论是大学生村官,还是志愿支教,这些来自知识群体的年轻血液,都可能为农村带来一片新的气象。

  另一方面,还要调动内部的力量。驻村干部、扶贫第一书记……这些都是农村本来的知识群体;有威望的老教师、通过读书跳出山里的乡亲们,则完全可能成为村里的“新乡贤”。谁不想让家乡好呢?建设家乡,不仅要钱,更要更有趣的知识、更先进的思想。常回家看看,常出门串串,和乡亲们拉拉家常、帮助孩子们解解难题、说说自己和身边的成功故事,或许,就会有更多家长像小罗妈妈那样,“坚持一下”,给孩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文/刘志杰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杰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07/441766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