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图书馆不宜向社会开放

来源:红网 作者:梅子缙 编辑:夏熊飞 2017-11-04 00:04:14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公共图书馆法草案二审稿。二审稿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分组审议中,这一条款成为多位常委会委员的热议焦点。(11月3日《法制日报》)

  高校图书馆是一座知识富矿,很多大学的藏书几百万册、上千万册,大学生的精神食粮便来自于此。而今,公共图书馆法草案二审稿进入审议阶段,其中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此条款成为了众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争议焦点。有的委员认为,高校图书馆不应该浪费资源;有的委员认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会产生管理及安全问题。在笔者看来,高校图书馆不宜向社会开放。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从理论上来讲,的确是一件好事。毕竟丰富的藏书,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去阅读,可以提升大家的知识水平。但是,这也只是存在于理想状态。毕竟,当下的很多社会人,可能一年都看不了一两本书,就连某些浅显易懂的小说都懒得看,更别提高校图书馆里那些专业性、理论性极强的书本了。很多人宁愿把时间花费在耍手机上,习惯于简单化、碎片化阅读,就连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都懒得进,哪有心思真正去利用高校的图书馆?

  站在高校的角度,大多数学校图书馆与学生的学生卡挂钩,学生们大都是用一卡通进入图书馆,正因为如此,才让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不存在太多难题,一卡通关系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才导致大学生们对书籍特别爱护,能够做到按时还书,而书籍丢失率也较低。而如何向社会公众开放,则该怎么管理?该让社会公众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图书馆?又怎样约束社会公众按时还书?

  同时,大学校园的图书馆集聚的都是一群爱学习的读书人,他们大多在图书馆里准备研究生或者其他各类考试,准备论文资料等等,走进大多数图书馆,一间图书室集聚了几十上百人,仍然是“清风雅静”,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翻书声。而社会公众是否有这样的自觉性,公共图书馆里时而响起的QQ、微信提示音,接打电话时的无所顾忌,以及小朋友的喧嚣声此起彼伏。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公众不受校规约束,还不太适合在大学图书馆看书,高校图书馆也不宜向社会公众开放。

  文/梅子缙

来源:红网

作者:梅子缙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04/44650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