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DIY研读课”充分释放学生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晏一琳 编辑:夏熊飞 2017-11-05 00:02:5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科生讲《左传》,知名教授点评;与诺奖得主一起追溯史前文明的岩画艺术;听哲学家张异宾解读“文本”与“阅读”……这是记者近日在南京大学本科生DIY研读课上看到的场景。本科生DIY研读课是南京大学教务处推出的创举,南大的本科生,只需要到教务处网站按照选课流程,填写一份“定制订单”,通过遴选后,便可私人“定制”老师及授课内容。(11月3日《扬子晚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南京大学的“DIY研读课”将解惑发挥到极致,采用的授课形式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和一成不变的单向教学,而是由学生与老师同坐在教研室共同研讨经典文献。浮在笔者脑海里的,便是《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进行智慧交锋时的场景。可以说,南京大学通过开设“DIY研读课”,打造了最好的本科教育,充分释放了人才活力。

  中国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小学课堂上,上课举手提问、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中学课堂上,稀稀拉拉有点不好意思;大学课堂上更是“鸦雀无声”,生怕被老师逮着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很多大学课堂上变成了老师们“一个人的表演”,甚至很多学生因此而打不起精神,“逃课”“代课”现象屡禁不绝。而南京大学的“DIY研读课”却给了大学本科教学一种新的方向,那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们上课、研读的积极性。

  与其他通识课相比较而言,南大“DIY研读课”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上课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专为本科生开设的研讨班,一般15人以内;本硕(博)合上课程,则是5-10个人。一些课程,由同学们自己来讲,由老师点评和提问,既可以让学生为了上好课而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以把自己学习时的疑惑带到课堂上,让老师给予指引,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不断切换,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

  “DIY研读课”在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了一种新方向,这种新尝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实践。同时,也可以为大学课堂上的“逃课”“代课”问题找到“解药”,让大学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活力。

  文/晏一琳

来源:红网

作者:晏一琳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05/44654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