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普通列车上遭遇二手烟,现在已经是大一学生的李妍(化名)起诉了哈尔滨铁路局。此案被媒体称为“公共场所禁烟第一案”,原定于今年8月24日开庭,后因被告方提出需补充证据要求延期开庭。(11月15日澎湃新闻)
这是一个有关公共场所禁烟的话题,也是一起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案件,所以引起了全民关注。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应该说不是特别理想,但如果问大家,哪个公共场所在禁烟方面做得最好,相信正确答案应该是高铁。
为什么?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管理或烟民自觉吗?显然并非如此。尽管每名乘客一上车就会听到“高铁禁止吸烟”的宣传以及相关后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让烟民放弃“来一根”的原因,主要是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即使躲在卫生间抽烟,也会触发烟雾报警装置,并引起列车紧急降速或停车的连锁反应,不仅危害列车运行安全,全车人都跟着耗费时间,而且自己也一定会被揪出来,受到高额罚款或行政拘留的处罚。
几乎百分之百被发现的概率、严厉到肉疼的处罚,使得极少有烟民敢在高铁上以身试法——即使瘾再大,也会因“不值得”而选择忍耐。试想一下,倘若高铁没有这样的硬件配备和技术设计,仅靠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否起到类似效果?普通列车上呛人的烟味,就是最好的回答。
高铁自有其特殊性,但公共场所禁烟不应有例外,即不能因为危害相对较小就法外开恩,因为任何人都有不受到二手烟伤害的权利,这和烟雾浓度没有关系。这既是国际通行的原则,也是对烟民本身负责任的体现——控烟,就是要让烟民感到不方便,而不是尽可能的“人性化”。
少一些理由和借口,多一些对生命和规则的敬畏,控烟的步伐也许就会更快些。如果高铁禁烟成功是拜烟雾传感器所赐,那其中最大的启示也许就是三个字——零容忍。高铁能做到的,普通列车同样也能做到,就看是否下决心去做了。也许这起诉讼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
文/宋鹏伟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