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醒醒吧,“14岁神童”的始作俑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立 编辑:夏熊飞 2017-12-10 00:05:37
时刻新闻
—分享—

  来自山东莱阳市的14岁“神童”李某火了,但环球时报记者从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录取办公室官方了解到的消息是:麻省理工学院不存在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或是与学生签合同的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是通过一样的程序被录取的,即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12月8日《环球时报》)

  山东省莱阳市14岁神童火了,火得有点不真实。6岁设计程序,8岁研发云计算平台,14岁签约“麻省理工大学”。平步青云,不给个神童称号,简直对不起年少所取得的成就。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录取办公室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否定答案。一个看似神乎其神的“神童”,及塑造“神童”的个人或单位,就此是不是就可以打住造“神童”的势了呢?

  神童少见,是一种客观现象。虽然这不能否定李某就不能成为神童,但14岁神童背后,似乎有种力量总是希望神童就出现在了山东莱阳,不管这种希望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打名气牌还是打舆论牌。当地教体局表示,相关签约是真的,并以照片为证。在这样一个关乎神童真假的问题上,仅仅以一张照片“定乾坤”,是不是有点傻得太天真?照片可以合成,可以移花接木,但相关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朝着炒作出“一个神童”目标而来。

  有时候,我们真的期盼14岁神童是既成事实,因为真的缺少这样的神童,如果这类神童多了,国家的高科技进步就会加快一步。但事实上,这样的神童,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更经不起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录取办公室的真实回应,相关的疑点,李某神童及其炒作者们也没有给予有说服力的回应,这就加剧了李某神童的不可信性。

  其实,在这起炒作中,“14岁神童”已经戳中了不少人的软肋。先是14岁神童李某的痛点,不管是不是真实的,李某已经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对于保护这个“神童”的健康成长有诸多不利。然而,这种后果应该首先由其监护者来承担。媒体的非理性传播,进一步给“14岁神童”推波助澜。从地方网络媒体到中央级网络媒体,再到自媒体的传播,都在将“14岁神童”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最后把他推向无情的真实深渊。

  国内不少大学有少年班,为一些“神童”提供更快接触科研或相关学科的渠道,当然也能为“14岁神童”提供这样一个渠道。当然,神童们通往国外知名高校的途径也是顺畅的,因此,没有必要对类似的情况进行炒作。“14岁神童”舆论的发生,与当前媒体缺乏必要的新闻研判力有着较大关系,以致“14岁神童”成为一个舆论事件。

  神童不是某一个地方的招牌,也不应成为新闻媒体借此宣扬“发现第一现场”的工具,反而更需坚守真实客观的底线。“14岁神童”可能还会炒作一段时间,但尘埃落尽,新闻媒体和家庭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都需在这场喧嚣后得到净化。否则,即便是真有这个14岁神童,也终将被这些造势者“改造”成“方仲永”。

  文/张立

来源:红网

作者:张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2/10/44987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