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好内容与方向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王俞 2018-01-31 00:05:56
时刻新闻
—分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甫一起步,就存在跑偏苗头:乡村振兴“样板化”、建设主体“错位化”、发展取向“非农化”。这些倾向与中央倡导的战略要求是否相符?与农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合拍?(1月30日新华网)

  乡村振兴,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关乎着农村的未来发展。过去农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如今更关注“美不美”“好不好”,这一变化体现着农村居民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守望。所以说,乡村振兴绝对不能跑偏走样。像出现的“样板化”“错位化”“非农化”现象,都是缺乏冷静思考之举,其会让建设过程存在不小的风险。

  乡村振兴需不需要样板?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样板”并不是要求要全盘照抄照搬,而是要在“样板”中发现建设思路,汲取经验教训,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一些地方不具备发展“样板”条件,却要强行推进,这样只会让真正的特色淹没在千篇一律中,并使建设出的工程项目显得缺乏发展底蕴。

  至于说建设主体出现“错位化”,就更不应该了。乡村振兴,主体是群众。行政力量唱了主角,只会招来人民群众的埋怨。毕竟,乡村建设不征求群众意见,群众自然就会觉得没有“存在感”。更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最终是为了让村民体味幸福生活。但是,当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时,乡村振兴的内驱动力就会显得匮乏。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在破解“三农”难题,并非是走“非农化”道路。众所周知,保留乡村风貌神韵,唤醒乡愁记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亟待加强的内容。如果失去了这些内容,就等于伤及了乡村振兴的筋骨,最终会让农村变得不像农村。而农村“异化”的结果则是让农民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

  所以说,乡村振兴不能迷失方向。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地方实际,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并准确把握好乡村振兴的内容和方向。只有这样,乡村才会有经济振兴、生态振兴的内外兼修之美。

  文/赵耀世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31/45448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