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的事儿,隔不多久就有人拿出来争辩一番。最近就有两件,一是34岁的海归美女学霸在上海人民公园体验相亲,受尽群嘲;一是网红张雪峰在《奇葩大会》上讲述自己的婚姻观:结婚前40天新娘跑了,他和一个认识40天的女生闪婚了——婚期定下就不能改,但老婆可以换,因为“父母的愿望最重要”。
新闻底下的网友评论毫无悬念地分成两派,甲方笃信“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乙方认为“趁年轻找个差不多的结了算了”,这基本上就是人们婚姻观的两大阵营。可是,评论中总有人想要说服对方阵营,甲方某选手嫌弃乙方观念陈旧,乙方某选手断言甲方“阅历浅、不懂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一辩论的延续,不同观念的人互相看不惯,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这事儿真的有对错吗?
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所有人都持甲方观点,没有合适的就单着,社会结婚率想必很低,国民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剧,长此以往肯定吃不消,现在北欧某些国家地区已有类似倾向;那么所有人都持乙方观点,无论怎样都得结婚,如何?根据2017年的数据,中国人口男女比例是51.9比48.1,意味着再不挑不拣,也有很多人欲结婚而不得,这些可都是抱着“必须结婚”观念的人哪,被迫单着的他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又该如何自处呢?
要我说,幸亏人们对婚姻的观念各不相同,有非结不可的,有乐意单着的,两方都能获得社会资源和舆论支持,这样每个人无论是否出于本意,在婚姻内外都有机会得其所哉,而国民也能维持较为健康的人口结构。所以婚姻观不统一才好,要是所有人观念一致,那才可怕呢。
人和人想要的不一样,对婚姻的认识因个人情况而不同,可以与相同阵营的人对话,没必要去往对方阵营寻求认同。比如那位34岁的海归美女,跑到一个最看重年龄、户口的圈子里体验相亲,就像网球手偏要去打乒乓,本来就跑错了地方,能指望听到什么好话吗?再比如网红张雪峰说结婚首先是为了“尽孝”,只要他父母认同、他认同、他媳妇认同,那么他为尽孝而结婚是适合他的,但别人家情况不一样,就不能照搬他的模式。
天下有以儿女结婚生子为第一愿望的父母,也有“希望儿女走自己的路”的父母,有“只要父母开心,我怎么都行”的儿女,也有“不想违背本心”的儿女,谁也不能指责谁,谁也不能断言对方不如自己幸福。在这个问题上,一切以个人经验为由的观点输出其实都显得狭隘,不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看不惯和试图说服,也少一些人为制造的矛盾和情绪爆点。
最后,婚结不结,与幸不幸福都不能画等号,无论你在婚姻的围城内还是外,想要幸福都得努力争取——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文/吴云青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