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生坠亡,憾在没学心理抗压

来源:红网 作者:向秋 编辑:王俞 2018-04-01 22:59:05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陶崇园在校内坠楼身亡。(4月1日《北京青年报》)

  无独有偶。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系也发生了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轻生的事件。

  一个年轻的有着美好前景的生命,一个家庭含辛茹苦培养出的大学生,瞬间陨落,让人深为痛惜、深感遗憾,也引人反思。

  让杨宝德和陶崇园走向人生绝路的,似乎都是他们的导师。压垮博士生杨宝德的,可能是导师周教授强加于他的诸如经常陪吃饭、挡酒,以及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诸多“琐事”。而压垮硕士生陶崇园的,可能是给导师王教授当“管家”“助理”“干儿子”等那些让他感到烦心和不情愿的事情。

  作为导师的弟子,导师让学生做些“琐事”,若在古代,殊为正常,师生如父子,弟子需给老师做许多事情,而且态度须十分恭敬。老师打骂惩罚弟子,也是常有的事情,弟子也只得接受。

  随着时代的变迁,师生关系已发生改变。当今,在大学生的心中,师生关系应是纯粹教与学的关系,导师只需在专业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就可以了,而不应让大学生参与导师过多的“私事”“家务事”。

  然而,有的大学生“运气”不好,偏偏碰上了性格古怪,苛求无度,没有分寸,控制欲强,冲动任性的导师。大学生让导师感到不满意的时候,导师甚至会拿其“前景”“前途”相要挟。有的大学生在面临导师“苛刻”“刁难”“要挟”的时候,认为人生已经没有退路,于是走上了绝路。

  实际上,大学生在学校处理师生关系,就如人们在职场处理人际关系一样,也是一门学问。如果大学生能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把与导师的关系处理得好一些,就会避免发生极端的事情。

  大学生在高校,其心理抗压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学会心理抗压,抗压能力越高,就越容易适合校园生活。比如说,大学生在校要培养乐观的人格,培养个人自信乐观、自主行动、人际洞察、表达自如、坚韧等人格特质。大学生要培养问题解决技巧,包括迎难而上、自我控制、筹划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援、逃离与回避、隔离问题等技巧。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得到增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导师,都会处理好与之的关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就不会走入人生的极端。

  杨宝德、陶崇园追求学习进步,为之肯吃苦,是他们的长处。但非常遗憾的是,他们在求知的路上,没有淬炼坚强,没有让内心强大到可以承受各种压力的地步。杨宝德、陶崇园的教训,提醒学子们在追求学业的同时,不忘锤炼坚强意志,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使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远、更好。这也提醒高校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适当开设心理学课程,帮助大学生们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文/向秋

来源:红网

作者:向秋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4/01/45926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