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激情衰退,敷衍塞责,怎么处理?浙江省委态度鲜明坚决:“下课!”近3年来,浙江坚持以上率下,抓住换届调整、年度考核、巡视整改等契机,共“下”了95名不担当不作为的省管干部,今年省直单位班子集中调整时,一次性就“下”了11名省管干部。(6月6日新华网)
“在其位谋其政,有位当有为。”勤于干事、勇于担当,是党之所托、民之所望,是使命所系。然放眼当下,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过得去”者并不鲜见。要么多说话、少做事,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要么涉及群众利益,能拖就拖,搞规避变通,拉关系人情;要么心存看摊子、守位子、催着干、看着干,回避矛盾,不敢担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么遇到问题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既然当官不为民做主,那么,不如回家卖红薯。让“庸懒散”干部“下课”也就在情理之中。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语出《荀子·大略》。意为:大事不会做,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灭身的道路。为官一任,兴利除弊、造福一方,此理亘古不变。作为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究其实质,乃是“为官不为”,是腐败不正之风,表明个别干部在行使权力时权力观、事业观错位,理当予以严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党员干部务必做到 “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既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也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因为监管失位缺位、执法软弱无力、执法不力惹民怨、基层部门欺上瞒下……再加上监管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势必导致违法事件长期存在,损害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公共利益,造成政令不通、执政不力,此类干部要来何用。
庸官之所以能“混”,懒官之所以能“撑”,跟懒政庸政问责机制缺失不无关系。正如有专家所言“为官不为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失职行为,堪比贪污腐败。”为此,对于“庸懒散”干部不妨多管齐下。深挖病根、找准病灶,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综合施治、对症下药,根治“为官不为”毒瘤;顶真都硬、戳到“痛处”;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引导教育,让其心里装着人民、装着事业,夙夜在公,忠诚履职回归本色;监督手段多样化,主管部门监督,群众、舆论的监督有机结合;积极创设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好环境,让“为官尽责”者升、让“为官不为”者降。发挥“下”的撬动作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管理之要,重在得人,其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与权力对等,让让“庸懒散”干部“下课”势在必行。激浊扬清、优胜劣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对慢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再辅以一岗双责,加强监督问责,定能倒逼干部“为官有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性局面。
文/鱼予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