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像田家炳那样诠释财富的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余人月 编辑:王俞 2018-07-11 21:24:21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网发布消息,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辞世,享年99岁。生前,田家炳及其基金会捐助捐建了300多个教育机构,享有“百校之父”的美誉。

  他不是捐钱最多的企业家,却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可谓最慷慨的一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97年受金融风暴影响,为完成捐资承诺,还不惜卖掉售价5000多万的别墅,“卖了楼之后,他无产、无车,将所有都捐赠出来。”直到去世,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这真是赤子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生都在倾其所有践行教育强国的理念。他无私捐资助学,却低到尘埃里去,参加“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时,他表示“我的学历低,与诸位谈教育,实在惭愧”,退场时“向着全场的中学校长们深深鞠了一躬”。这种谦卑与尊师重教,令人动容。

  田家炳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对财富的态度,对教育的使命,对人生的追求,也让人想起与他类似的邵逸夫。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持续捐助内地。有关资料显示,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千余所。

  邵逸夫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邵逸夫与田家炳,是众多慈善家的代表,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心系苍生,他们的不求回报,体现着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以及个人财富当为社会服务的现代工商业精神。比尔·盖茨说:“财富是一种责任。”这是财富的真谛,强调财富的责任,意味着财富要为社会服务才有意义,这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富人践行慈善的示范与风范,对社会的慈善风尚也是一种积极引领。

  1990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邵逸夫与田家炳,是天上不灭的两颗星星,也是光耀人间的慈善助学双星。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所逸夫楼,有一所田家炳楼,他们捐建的学校与教学楼,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无数学子们举目仰望,也指引着他们人生的方向。斯人已逝,他们的大名与功德,就如那两颗行星一样,与日月同辉,在天地永恒,昭示着人生的意义,在于助人为乐。

  文/余人月

来源:红网

作者:余人月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11/467664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