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佛系”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来源:红网 作者:梅文慧 编辑:王俞 2018-08-03 16:49:51
时刻新闻
—分享—

  “佛系”一词近年兴起,而“佛系”一族古已有之,网络时代“佛系青年”“佛系父母”“佛系学生”等“佛系”群体悠然显现。“佛系”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我结合大瀚舆情机构的数据研判与分析,从“佛系效应”与中国式职场忧患的关联层面,来谈些看法。

  被危机包围的“佛系”与“道”

  “佛系”一般表现为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这是不是有点和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处世哲学有点相似?不论是“无为”还是“不争”,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尝试着这样生活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话,“佛系”就要改“道系”了。

  “佛系”一词最早于日本某杂志提到的“佛系男子”。日本陷入经济危机以后,社会竞争压力、出生率低的人口压力、本土资源压力、通货膨胀带来的贸易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社会里出生成长的普通日本青年,有着相当大的无力感及“无所谓”的人生态度。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就显著。然而,社会转型期房价上涨、通货膨胀、分配不公及创业艰难等问题让人压力重重,容易滋生消极逃避的“佛系”心态。

“佛系”舆情的情感属性分析

“佛系”人群的年龄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佛系”以30-39岁年龄段人士为主,40岁以上也占据较大比例。由此可知,“佛系”不只是青年人,中年较多,无欲无求是他们的余生标榜。

  职场上的“佛系”中国人

  中国的职场文化,应该是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说是自古一脉相承也不为过。只要是职场中人,不论是为官,或是做事,前辈教诲起来,“中庸”二字应该听得不少。大部分中国人,在经过几年职场历练之后,遇见事情垂眉低目,上级不点名发问绝不擅自表态发言已经成了常态,而且这种常态已经有蔓延到学校课堂上的迹象。

  虽然这几年有过“狼性”教育,“狼性”企业文化等现象的出现。但是事实证明,与其选择侵略性更强的“狼性”文化,还是中正平和的“佛系”文化更受中国人欢迎。

  关于“佛系”,职场人士有话说

  不难发现,“佛系”更多是对工作压力的一种逃避。在经济全球化充满竞争的当今,若是任由“佛系”态度泛化,商业文化缺失,职场管理困难等中国职场危机将一一上演。从农村到城市,或将越来越没人做事,越来越不想做事,也越来越不好管理。

  一个充满朝气的职场人,应该关注自己企业的未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有益的价值,只有工作才是最好的修行。当一个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保持着“佛系”随缘心态的时候,这种“佛系”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了。

  喜静不喜动的沙丁鱼可能贬值甚至窒息而死,也可以因为鲶鱼追赶而激活,这就是著名的“沙丁鱼效应”。

  中国踢掉“东亚病夫”的招牌,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靠的是国民主动争取奋斗,而不是随缘前行。职场上的“佛系”员工,正如这一条条的沙丁鱼,身在危机中而不自知。

  虽然“佛系”一词带有一定的娱乐色彩,但背后体现的是青年一代萎靡的精神状态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快节奏的淘汰时代,每个人都承担了一定的压力,难免有紧张感和不安感,适当的“佛系”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职场需要敢拼敢闯的创新人才;人生需要锐意进取的激情;中国需要成熟的商业文化与健康的职场精神。如此,幸福才会在自己的奋斗中降临,社会才会在每个社会人的进步中持续发展。

  文/梅文慧

  (注:以上图表数据来自大瀚舆情监测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梅文慧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8/03/46975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