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个新兴职业概念——声音鉴黄师。想不到,竟迅速成为诸多网友讨论的对象。对待这个职业,有人感到“新奇”,有人感到“多余”,还有人感到“无奈”。无论如何,声音鉴黄师都是值得肯定的工作,公众不妨投以更多尊敬的目光。
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黄音”之毒,不比“黄图”之害来得“轻”。先不谈早已“过去”的色情电话服务,前段时间,颇受关注ASRM涉黄新闻,反映的就是一类用语音涉黄的违法行为。人的五感是相连的,言语上的挑逗、侮辱与诱惑,有时比直观的接触,更为令人“想入非非”,背后的色情威胁也直击脆弱的青少年群体。
随着净网行动的日趋深入,不少色情语音服务从广播、网站、APP转入社交网络。他们往往披着“语音交友”的外衣,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而在此时,声音鉴黄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分辨出涉黄内容,很难想像其败坏风气的恶劣影响,会经由社交网络传播得多远。
听到好听的声音,我们常说“耳朵会怀孕”,听到恶心的声音,岂不是“耳朵在受刑”?虽然,声音鉴黄师眼下的工作主要是审核被举报的语音内容,可社交网络何其巨大,每天分辨至少4000条涉黄语音内容,其精神压力也不容小窥。无怪乎,从事声音鉴黄师的大多是内心强大的年轻人。
有人说,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以用程序将语音转换成文字审查,无需采用声音鉴黄师。可实际上,自然语音的智能分析,一直是人工智能界的难题。何况,文字内容审查和语音情绪分析根本是两回事。甚至可以说,语音涉黄分析比图片涉黄分析的难度更大,声音鉴黄师恐怕也将长期存在。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声音鉴黄师长期处在常人不愿意承受污言秽语当中,职务的特殊属性尤使他们难以向亲属、朋友倾诉压力,大多数人甚至不得不隐藏职业。他们一切的努力,为的不过是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的天空。其中的奉献精神,不是用些许的工资奖金就能表彰的。
所以,对待声音鉴黄师,社会大众不妨给予更多的尊敬和理解。少一点浮想联翩的猜测,多一点设身处地的理解;少一点不负责任的调侃,多一点换位思考的鼓励;少一点事不关己的冷漠,多一点一心向善的支持。也只有大多数人对从事网络特殊职业的人士,投以支持的声音,他们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净网行动也才会越来越好。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