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青岛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联席会议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分析研判当前治欠保支形势,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治欠保支工作作出部署。(11月20日 青岛新闻网)
如今正处于我国各地大发展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大批农民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付出劳动,挥洒汗水。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也应该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然而,在个别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企业,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成瘾,沦为“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因而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年关将近,青岛决定在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12个部门。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存在的农民工工资拖欠、企业工资拖欠等问题有重要意义。通过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也有利于各部门通力配合,协调统一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是新问题。它有着较为复杂的社会根源,过往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长出牙齿就难辞其咎。可喜的是,根据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今后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仅将依法开展“黑名单”的认定和公布,“黑名单”信息还将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所有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将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将受到限制。这无疑将加大该行为的违法成本。不过,目前的问题是,大多农民工文化水平低,甚至连劳务合同都没有跟企业签订,这导致权益受损后出现维权难等问题。
这启示我们,固然诸如多部门联席会议、联合惩戒等体制有一定震慑力。不过,还是要充分考虑得到现实因素,从提升农民工法治素养、依法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工资支付执法检查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关键是让法条长出牙齿,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铁律,以此营造广大企业不敢欠薪、也不愿欠薪的优良环境。
当然,全社会都该强化对农民工等体力劳动阶层的尊重和爱护意识,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必要的关怀和体谅,促进农民工实现劳有所得,从而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文/肖相客
来源:红网
作者:肖相客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