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祝年|“包饺子比赛”也是对春节文化的传承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田德政 2019-02-04 16:21:35
时刻新闻
—分享—

  为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传统节日的良好氛围,沈阳市沈河区丰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会组织了“过小年迎大年”第五届包饺子比赛活动。今年包饺子比赛活动注重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饺子质量也得到食堂师傅和职工的好评。参与包饺子活动的刘大哥表示:“包饺子这活动也太热闹了,以前都是在家自己包,这活动不但能跟同事一起包,还能有个对比。你看老李,我感觉他就比我包的好,我今年得好好练练,明年一定要比他包的好,哈哈。”(2月3日 沈阳网)

  如今很多人都已经“不会包饺子”了,一个家庭里会“包饺子”的也只有老年人了,少部分年轻的家庭主妇会“包饺子”,年轻人只有“看的份”了。因此,“包饺子神器”十分火热的销售,因此春节期间一些家庭端出的是“冰冻饺子”。“包饺子比赛”在这种语境下显得十分有意义。

  40集家庭情感大剧《姥姥的饺子馆》刚刚在央视黄金强档播出。剧中扮演姥姥一角的陈小艺透露自己包饺子的技能经不起特写,所以手部特写都是请特别牛的人拍的“手替”。《姥姥的饺子馆》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由于整部电视剧需要很多“包饺子”的镜头,所以不会“包饺子”的陈小艺,只得在拍摄手部特写的时候找“替身”,所有“包饺子”镜头都是别人代劳的。

  完全从影视作品艺术角度来看,“包饺子找替身”并不影响什么。但是,“包饺子找替身”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何明星连“包饺子”都不会了?有人会说,明星十分忙碌,哪有时间学习“包饺子”?明星不会“包饺子”也没啥大不了的。确实是这样,在如今这个服务越来越精细化的时代,服务越来越零距离的时代,会不会“包饺子”都不会影响“吃饺子”。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种只会“吃饺子”而不会“包饺子”背后的传统手艺、生活手艺传承的问题。

  饺子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食品之一了,一顿饺子吃出的是亲情,吃出的是乡愁,吃出的是情感,饺子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太多的情感依恋。在以往的时候,“包饺子”就是普通的生活常识,不仅女人会“包饺子”,男人也会“包饺子”。不仅老人会“包饺子”,孩子也会“包饺子”。可以这样说,即便是那些有钱人、有权人,也都能在“包饺子”上露一手。而如今则不然了,“吃饺子”的情结倒是没有丢弃,但是“包饺子”的手艺,很多人已经不会了。

  不仅不会“包饺子”了,很多传统厨艺都面临尴尬的境地。今年端午节的时候,江苏徐州一商家举办了“包粽子”大赛,最好的奖品是价值3000元的洗衣机。大家都想获得奖品,而人山人海的看客很多,敢于“挑战”的市民却寥寥无几,着实上演了“万里挑一”,“包粽子”大赛冷场了。

  还想起两则新闻。一个是,一位女孩结婚之后“三年厨房没有开火”,结果导致了离婚;一个是,两口子闹离婚,丈夫就是不愿意离婚,理由是“妻子的厨艺太好了”舍不得离婚。我不是说女性就都必须是“厨娘”。但是,很多生活手艺是不该丢失的。因为生活的手艺,其实也是传统的手艺,也是传统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烟火气息里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明星“包饺子找替身”,需要关注传统手艺传承问题。因为“包饺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

  让人欣慰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包饺子比赛”十分火热,一些地方都组织了类似的比赛,既活跃了节日气氛,又传承了民俗文化。让“包饺子比赛”多些再多些。“包饺子比赛” 也是对春节文化的传承。

  文/郭元鹏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2/04/482284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