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队任何一个教练组考核不及格,总指挥刘国梁自罚全年薪酬,誓与团队共进退” 在中国乒团的“东京战略”中,这是,新任乒协主席刘国梁许下了的承诺。(2月26日《每日新华电讯》)
在当今语境下,不管你行业组织怎样“去行政化”,在国人心目中,中国乒协主席应该相当于副部级吧。这个不算小的官,把自己一年的经济命脉,甚至自己的进退,牢牢地拴在一个球队一年几场赛事的成败上。
要知道,刘国梁在自己设计这个备战东京的体系中,他是顶端人物,他没有在任何一个球队挂教练职衔。笔者想,那个台湾网友要是知道了,还以为是坐实“一个不会打球的胖子”呢。
记得八十年代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很热,后来编剧又狗尾续貂,搞出一部“儿子篇”——《霍东阁》,里面有一个角色,姓皇甫,他根本不会打拳,却精于当教练,摆擂台PK的时候,他才是令对手胆寒的人物。只要他在现场点拨,麾下的拳手无往不胜。
这个故事,对那个时代没有好好学习的年轻人很受用,也给了好多不学无术的人很大希望。加之后来教育得到恢复性发展,历史文化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似乎也提供了许多新的励志支撑。外行也能领导内行,又一次在这个青纱帐里出没。
刘邦说,我没有多大本事,只不过我会用人,用韩信打仗之长,用萧何镇国之长,用张良运筹之长。原来不学无术也可以当上皇帝啊。
后来,以至现在,不乏人形成一种选择模式:不擅理科,去学文科;主课成绩不好,靠艺术也能进名校;不想做具体工作,热衷于做管理工作。尽管也崇拜工匠,但似乎更崇拜能够左右工匠的人。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段子:某贫寒家庭的孩子,对音乐特别是演奏的器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参加当地一个乐团。经济十分拮据的父亲不忍拒绝,跟儿子商量说:“儿子,你就去学当指挥吧,当乐团指挥,只需要一根筷子。筷子我们家还是供得起的。”
这种选择模式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有些选择甚至是正确的。不可否认,走通此路的人很多。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行业水平的精进,这种选择的市场越来越小。问题是这种选择模式导致一种思维模式极其可怕,那就是“走捷径”,好高骛远。
刘邦是不是志大才疏靠拢络人心成为霸业的,如果我们只是像那个台湾网友对“胖子”的孤陋寡闻,这样的认知就只会成为人们的笑料。我们就会相信那个不会打拳的场外教练的神奇,或者以为乐团指挥真的比演奏员好混。
刘国梁何许人也,当年中国男乒打翻身仗,凭借直拍横打的登场,成为击败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的神秘狙击手。后来成为世界乒坛第一个全冠王。当教练后,不用说什么战绩,仅一次突然的退出教练岗,战将们竟无心恋战,成绩大幅度下滑,中国乒坛为之震动。
相信你早知道了,“胖子”原来首先是个乒乓高手、怪手和神手。他原本也是个面目清秀的男孩。只是当了教练,才开始横着长。因为他要像个教头,没想到把你给骗了。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