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披着“电子外衣“的烟早该被揭穿

来源:红网 作者:戴安 编辑:田德政 2019-03-26 21:56:55
时刻新闻
—分享—

不久前结束的“315打假晚会”可谓给风头正劲的电子烟泼了盆凉水,曝光了电子烟和卷烟一样会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的健康,而烟液中含有的尼古丁,同样会诱导上瘾。这让那些鼓吹“电子烟无害”的说辞一时间难以立足。

实际上,早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电子烟不是合理的戒烟手段,并建议所有禁烟的公共场所,应该同时禁止电子烟的使用。但被视作“2019最火创业风口”的电子烟,仍在中国乃至全球掀起了狂热浪潮,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使用率显著上升。

电子烟风行的背后,是青少年涌动的好奇心、资本的推波助澜以及市场监管的不到位。

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2019年3月19日发出的《关于增强电子烟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的倡议》,全球超过90%的电子烟产自中国。仅以便携液体烟弹电子烟为例,它的利润基本是手机配件的十倍。面对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甚至一些做电子打火机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作坊也纷纷跨界转型,想在电子烟市场分一杯羹。

资本的流动总是趋利的,从生产制作到包装销售,电子烟产业仿佛一夜之间迎来各色企业、工厂蜂拥而至,这就导致市场鱼龙混杂。而烟油中有何种添加、这些成分是否安全等等问题,既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似乎就被选择性忽视,堂而皇之地打出“健康替烟”的招牌随意销售。

更令人担忧的是,电子烟不仅仅将目标人群瞄准“老烟民”,更通过暗示与煽动性的广告,吸引新的青年消费者加入吸烟行列。除了大肆鼓吹“电子烟不是烟”的论调以图降低青少年的警惕性以外,各品牌还通过将电子烟符号化,给其打上“时尚”“文艺”等标签,最大限度地吸引新烟民。

这种宣传方式的吊诡之处在于,它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使原本不吸烟的青少年,也愿意出于好奇或者追求时尚,而接触烟草。何况,还有罗永浩、蔡跃栋这种“大佬”为电子烟站台背书,使其更具吸引力。

电子烟泛滥,主要是因为现在监管主体仍未厘清。它究竟属于烟草制品、药品还是电子产品,尚没有明确结论。而应该由国家烟草专卖局负责,还是市场监督管理局,抑或其他政府部门将其纳入监管,也还在研讨之中。

电子烟不过是披着“电子外衣”的烟,315晚会揭穿了它的危害性,给一味逐利的相关企业当头棒喝,也给广大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敲响警钟。无论如何,出于对自己和公共健康负责,我们也应尽量避免接触烟草,至少不能以“健康无害”的名义追捧电子烟。

文/戴安

来源:红网

作者:戴安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26/52605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